法国: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回廊及各大厅

标签:
法国旅游圣米歇尔山修道院 |
分类: 法国旅游 |

修道院,修士们祈祷的地方。冥想,提供了与天堂的联系,它的花园唤起了最初的天堂。这里是修道院的生活中心,在教堂与餐厅之间。
这便是那西方奇迹的精华所在,即内院及其回廊。1965年的照片。
现在的内院和回廊。
回廊的西侧直接面对大西洋,也是观看日落的最佳地点。
内院与回廊面朝大海,背靠教堂的北大殿。在过去,这里是修道院最隐蔽的地方,外人不允许越雷池一步,只有修士们才有资格自此拾阶进入教堂。修道院的内院与回廊堪称"奇中之奇",它们被二层的花岗岩墙垛或巨型石柱支撑着,近看恍若镶嵌于大教堂之上,远眺则犹如悬浮于天水之间,其景致之壮观,好似天上庭院错落人间。与内院相映成趣的回廊又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品,其圆柱看似纤圆脆弱,但实际上它们却支撑着回廊那专看风景的页岩大屋顶。廊柱的排列错落有致,其梅花形的格局致使柱头又是对角拱顶的台基,从而形成了柱林之上的连拱廊。
如此廊中有廊的布局,足以反映出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如果说教堂以其雄伟挺拔的阳刚气派显现着博大精深之道,那么内院与回廊则刚柔相济,展示着修道院诗情画意般的和谐。说其诗情,是因为内院宽阔而静谧,给人以远离尘世、宠辱皆忘之感,人们在此不但获得了完美的自我,还似乎可以直接聆听神的心声;言其画意,是因为回廊本身便是一幅幅绝妙的立体几何图,它们所表现出的阴柔娇媚之秀色,使来访民者无不赏心悦目。
回廊小圆柱纤圆脆弱,为了确保其稳固性,建筑师将圆柱排列成梅花形,柱顶以小的对角线拱形连接,排列错落有致,对于页岩屋顶的重量所引起的曲力具有良好的抗力。如此廊中有廊的布局,就美学观点而言,这样的设计使回廊得转角处没有任何结构上的中断,线条连续流畅,更显优雅贵气。
令人感到惊奇的还有,柱头上方的雕花。每处石雕刻花都是独特的,图案绝不重复。
这是唯一的人像图案,可惜残损了。可能是耶稣与天使像。
这是唯一的动物雕像,不知是龙还是乌龟。
内院和回廊的南侧就是大教堂
这是从西向东拍的内院和回廊,回廊东边是一个大厅,这个大厅修道士们的食堂。
借用一张俯拍照片可以看出,尖塔下面是大教堂,大教堂的前面有个小广场,大教堂的右边,即照片下面部分的方形小院就是内院和回廊。内院左侧的大屋顶内就是食堂。
修道院虽然经诸多建筑师设计,但依旧保持着朴实无华、古色古香的格调,令人无处不感受到本笃教徒那静思冥想、严苛简朴的苦行僧生活。整个修道院分3层,被一堵高墙隔成两部分,共有六座建筑物。
通过这个门进入食堂。
这个当时的修道士食堂高大宽敞。
对于圣米歇尔修道院等法国历史古迹,法国文化部有一个公共机构,专门负责修复、维修、保养和改善。这是相关单位的名称和地址,1862年列出。
食堂的天花板全部是橡木板。
食堂的长窗巧妙地与墙柱结合在一起。
这是食堂下方的另一个大厅,骑士厅。
大厅的顶部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气魄,呈宽阔的穹隆形,并有交叉拱肋加固。这屋子专供修士们从事誊写手稿等脑力劳动,冬季有壁炉取暖。相传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确定了圣米歇尔山的神品级别后,这座大厅便更名为骑士殿。
古老的瓷砖
修道院的公共入口处在东南角,接着便是接待室和食品储藏间。
修道院的物资可用绞盘和滑车从山下拖上来。
大绞盘
车盘
有车盘滑道
从外部观看滑道
这是一间过渡小厅。
这里依然可见裸露的岩石。
这是另一个大厅。
有壁炉
是一间带有两个壁炉的会客厅,专门接待有身份的人。
从旋转楼梯下山。
前一篇:法国:刺破青天的圣米歇尔山大教堂
后一篇:法国:圣米歇尔山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