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拾零

拔麦子不光是回忆
图片显示的是品系拔收后的麦捆和疏松的土壤
28个材料、50个大区繁种由于在冬前覆盖了地膜,它们早抽穗、早成熟了,更确切的说,是已经熟透了——茎杆酥、穗子酥了!所以,我们闲着也是闲着,决定下午将它们收获。
下午的收获非常顺利,总共用时不到两小时,这就是我以前曾经说过的“兵不血刃”啊!且,事先我们想好和准备实施的保纯“招术”也没用上,有了一点“干净利落快”的感觉!

图片显示的是大区收后模样
图片显示的是我们昨天收获的籽粒
通过昨天的收获,让我们找到了一些用好收割机的感觉,这也是我接触几十年、几种不同型号收割机所获得的体会:人家洋人设计的收割机温柔,特别是纹杆式滚筒,可以防止籽粒破损,但不适合在穗子或秸秆较潮湿下状态下的鲁莽收获。
我们以前很多时候的收获都是在“不适宜期”下的收获!如此,就造成脱粒不净、分离不清,籽粒丢失严重,甚至我们还曾经调整了人家适宜的滚筒间隙,说过洋人的收割机“也就那么回事”等……
通过昨天收割熟透了的麦子,我们发现收割机内几乎就是理论上说的“清理十几秒后,机器内一粒不存”。现在看,这个说法没问题,早前的所有问题都是我们对“熟透”一词理解的有误,将没熟透当成了熟透,结果问题都来了,譬如籽粒清理不干净,稿草中有脱不下的籽粒,筛子上有卡主的断穗,甚至还有“噎车”和籽粒通道堵塞等。

图片显示的是昨天收获龙堂2号的籽粒

图片显示的是工作人员在更换种子袋
本来我们预定下地拔麦子的时间是早上5点钟,但5点钟之前,有人就到了地里,如此,也就开始了这曲周实验站近些年来已经没有了的拔麦子。
闫勇老师说,不知道为什么,昨晚一夜没睡踏实……我说,是知道要拔麦子了,激动的呗!
可能真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不仅是我们俩,来到的十一个人,多多少少可能都有一种“回味”或“复习”,或“实习”的感觉。因为可能有人早前拔过,但最近这些年不拔了,记忆中有,现在复习一下,更或是能找回一下当年的感觉,譬如我……当然啦,好汉别提当年勇啊!也有人从来没有拔过,譬如曾经搞了多年棉花育种的闫勇老师。
别看有人没拔过麦子,但肯定是听说过,特别是在一下农村题材的影视节目中看过,觉得挺有意思的。譬如,著名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儿》不就有一段是揉入了有爱情味道的拔麦子片段吗?所以,拔麦子并不枯燥,里边有故事、有趣味,甚至爱情。
今年拔麦子的理由充分——
我们说过,由于晚播会造成植株偏低,一些本就矮杆的材料如果再用镰刀割收,就会因为秸秆短而不容易捆捆和搬运;另外,也是因为我们之前发现,由于我们育种地从播种到成熟一水没浇,土壤较疏松,拔麦子省劲、割麦子容易带根儿。
在农村,有四项活儿最累人,拔麦子是其中之一。
过去农村的老人们也经常拿拔麦子说事,说谁谁谁,拔麦子干净利落快;说若是给地主打工,工期不论长短,人家“干净利落快”的吃“干粮”,那些干活不行、“拖泥带水”的人,最终可能连粥都喝不上,等等。
由此,很多人从小就将“干净利落快”做为榜样,做为人生目标,不用背颂“ABC”。
虽然现在不讲究谁拔麦子“干净利落快”了,但我发现,同是干一件拔麦子以外的事儿,不同的的人,其差异也是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干活儿时身体的协调性不同,“干净利落快”的行为敏捷、姿势好看;2)干活时的心里状态是否有“亮手艺”或玩儿的感觉,这个与您是否玩的潇洒相关;3)更多的是除了吃“干粮”以外的氛围。
往外搬运同时进行——趁着有点潮气儿,避免过干后搬运过程中“脱粒”
昨天,我发现我们拔麦子时的氛围就好——人们总怕自己比别人少拔或少享受这个拔麦子的过程,早上不足两个小时,总共11个人,将我们育种材料的亲本、一代、高代和三代升级都拔完了,那时我们看了一下才刚刚爬上树梢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晒我们,我们干活结束。
机收一点为小试牛刀
由于晚播,产量比较试验小区的穗子现在还没熟透,估计收获要到明天或后天了,这也是在我们说过的“9~12号”当地大量小麦收获期范围内。




这样一收、一试,我们也明白洋人为什么注重抗穗发芽了和注重无芒类型品种的使用了。
小麦育种,机械设备,只有在“面面俱到”对它们都有了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以后,事儿才会干的好一点,才会另材料或机具物尽其用……在这方面,这我们真还差得远呢!
前一篇:麦子熟了
后一篇:1200斤不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