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降秆

(2021-04-09 21:44:48)
分类: 选择、环境、标准和方法类

    2021年,是我干小麦育种的第42年;2021年,也是我师父——已故蔡旭院士诞辰110周年。

1979年到2014年,我的小麦育种是在北京进行,主要服务地区是北部冬麦区。2014年秋,在孙校长的支持下,我将我这一摊儿小麦育种从北京搬到了地处黄淮麦区的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农大)曲周实验站,直到现在。

2019年和2020年,我们曲周小麦育种团队分别有两个小麦品种——龙堂1号、龙堂2号通过了河北省审定。两个品种最明显特点就是矮秆、高产。

两个品种都是以黄淮麦区当家品种——济麦22为当家亲本的后代。济麦22后代,能够将株高降到比济麦22矮十几厘米以上(龙堂1号,株高62~66厘米;龙堂2号,株高68厘米)的品种我估计暂时也只有我们这两个品种了。

把北京的小麦育种材料搬到往南450公里外的曲周,是跨生态区的搬迁,按照育种和引种理论,被搬迁过去的材料到曲周首先应该表现茎秆高。实际上,也的确同理论一样,到了这里,大多数材料的茎秆都高了。在搬来第一年度(2004~2005)的小麦抽穗期,一场不大的风雨后,育种材料地里就发生了较为大量的倒伏。我还记得当时有当地种业人士霍福堂先生来我们育种地看后就直接和我说:降秆!得降秆!

所以,我们在这里审定的两个矮秆品种,是降秆后的产物,是基于有好的降秆亲本和技术的产物,是被大量倒伏材料和霍福堂先生催出推出的产物。

可能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品种茎秆明显比大多数品种矮,产量稳定性强,所以推广较容易。

同样是在济麦22或鲁麦14大背景下的小麦品种,农民容易接受,甚至,有权威人士就管我们这样的矮秆品种说成是创新

1、培育矮秆品种,不是我们从北京到曲周后的突发奇想,而是我们曾经尝到过矮秆品种的甜头儿

2000年,那时我们还在搞小麦杂交优势利用,顺便育成并审定了两个常规小麦品种——农大3291和农大3214

农大3291和农大3214这两个品种的优势就是矮秆、高产。它们应该是北京地区最早的矮秆小麦品种。这两个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就是因为矮秆、较早熟而受到了北京及周边省市小麦种植户的喜爱,我们也通过这两个品种与农民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摸到了一些农民喜爱什么样品种的脉搏

紧接着,我们(当时张爱民老师是我们头儿,我给他打工)在农大3291和农大3214基础上,又选育出了茎秆更矮、丰产性更好、长相更漂亮的农大211

农大2112007年通过北京市审定。而后在农大211的基础上,我们又育成的农大212。其于2009年通过天津市审定、2010年通过北京市审定、2012年通过河北省审定。

在农大211审定后的几年间,其在北京市的推广面积都达到了70%左右,被农民视为不容易被换掉的小麦品种。理由简单:农大211适应性好,对环境条件反应迟钝,植株高度稳定,穗层整齐,自育率高、种性稳定……用当时农民的话说,就是:地不平,农大211给长平了。

农大212虽然茎秆与农大211同矮——76厘米。但它却改变了我们一直对节水抗旱品种类型应该是高秆类型的认知,它就是一个典型的矮秆节水抗旱品种。矮秆品种种植到旱地,即使是遇到雨水丰沛年份,其也不会因疯长而造成秆高倒伏,这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

农大212直到现在,还是北京市节水抗旱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直到现在,它还是河北省选定的良种补贴品种,在高碑店、保定、唐山等地推广种植。

农大3291、农大3214、农大211和农大212的矮源就是一个我们自己的中间材料”——农大3338。农大3338的特点是:矮秆——60厘米,配合力好,育成农大号小麦品种多,含有半显性矮秆基因——RHT21。农大3338组合为:7660/小偃恢///R5-14-3/矮东3//京双二号/洛夫林13

农大3338在曾经的农大小麦杂优组做杂交优势测定时,是杂交优势最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好的亲本,其杂交种——农大3338×F390(其育成了农大3251、农大3432)的产量曾经比对照品种高出过40%多(这是鄂立柱在读张爱民老师研究生时测得的数据)。中国农大小麦杂优组较著名的半矮秆杂交小麦品种——农大851就是其组合之一:农大3338×京冬6号。

农大3338及其衍生系,光我自己用,就育成了小麦品种不下十几个。譬如,农大3291、农大3214、农大211农大212、农大3488、农大3251、农大3432、农大3659、农大3492、农大3615、农大5181、农大5133、农大4213和津麦3118、津麦0108、农大3486、龙堂2号和农大紫糯麦1号等。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关注了矮秆性状;说明,北部冬麦区原来小麦品种茎秆多偏高;说明,农大3338降秆能力强,好用(好用就得一个劲儿的用啊)!

组合:7660/小偃恢///R5-14-3/矮东3//京双2/洛夫林13是蔡旭先生在世时,我们做不同背景恢复系基因累加组合。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蔡旭先生(1985)去世4年后,我们从这个组合后代中选育出了矮秆亲本材料——3338

2、因为茎秆高,我们都受过刺激

我在给蔡旭先生打工做杂交小麦时,由于当时材料多为高杆,譬如恢复系:T808/农大75、原恢67/北京15、苏联早熟一号/T808等,由此就造成了恢复系选种圃基本株高与我们齐胸齐肩高很正常。

记得我们杂优杂优是蔡旭先生杂交小麦团队的简称)团队王世芸老师当时是负责南恢1979年杨作民先生从南斯拉夫带回的提型恢复系)和转育显性矮秆不育系。这两部分材料茎秆较我们自己材料偏矮不少,于是王世芸老师就有了取笑我们这边材料都偏高的资格。

关于这些,我记得王世芸老师曾经有最经典的说法。当时在我们杂优团队中,有个身高较矮的王宏锦老师。王世芸老师说王宏锦老师在田间行走、站立时,别人在远处只能看见一个草帽或停止、或在移动在穗层上……

王世芸老师说的是实话。那时我们很多材料的茎秆就是高,而矮秆材料几乎很少,即使是有也多为早衰类型(很早以前,在小麦育种界人的印象中,大多数矮源都有早衰现象,它们在育种中是很难被利用和改造成功——早衰,在育种教科书中常被说成是:顽固不良性状)。

关于杂交小麦的茎秆高问题,据江苏省农科院赵寅槐老师说,1976年全国杂交小麦会议在河北省藁城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了藁城农科所的杂种小麦示范地。示范地上的杂交种高秆大穗,大家看了都很兴奋。但会议结束后不久,这块地的杂种小麦全部倒伏了。这事儿让人们对杂交小麦马上用于生产的梦想遭到破灭。也因此使得多数农科所杂交小麦项目纷纷下马……此事儿给从事杂交小麦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不小的刺激!小麦杂交种的茎秆很难与坚韧性较强的水稻杂交种茎秆相比,所以小麦杂交种在追求茎秆质量好的同时,还要通过降秆解决杂交种倒伏问题。由此,提高小麦杂交种茎秆质量和降低茎秆高度也成为为了小麦杂优人的共识!这也是蔡旭先生后来为什么单独拿出一个人(王世芸老师)来搞显性矮秆不育系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后来杨作民先生为什么要提出、并付诸实施不跟在常规后边爬行、自己创造适合不育系/保持系类型观点的出处!

3、茎秆问题对我的刺激

1982年以后,蔡旭先生杂交小麦材料中的测交原父本材料交由我来负责。当时,蔡旭先生杂交小麦共分6部分,这6部分分别由6个人来负责,我是其中之一。6个人中,除了我是没有学历和职称、纯粹打工者,其它5人都是有职称和学历的老师。

记得在忙时,蔡先生还给我配备了3个辅助人员:徐明村、戴素苗和鞠桂琴。

我带着TA们就像是杨作民先生之前带我一样,搞套袋、做测交、选单珠,或考种脱粒等。

大约是在1983年夏季杂交季节的一天,当快要下班时,蔡旭先生由郭玉珦老师(当时负责蔡旭先生杂交小麦恢复系测交后代选材料)陪同,来育种地看我负责的这一块工作。

蔡旭先生让我带的几个人先下班,留下我、郭老师和他一起看我负责的材料。

当看到我们套袋植株不少都是高株时,蔡先生问我,怎么把高株都套上了?

听到蔡旭先生的问话,我没有多想,就顺便回答道:套袋时,它们还没有这样高呢。

套袋有两种,一种是看花套袋,也就是看到主茎或大蘖穗子开花(化药挂到穗子的顶部)不错时,将同一株没有开花的分蘖穗套上纸袋。如若套上袋子这株中选,我们要将套袋穗子单独考种,检测其自交结实情况,并单独脱粒种植(自交种子)。另一种是为了纯粹检验某一个材料自交结实情况的套袋,也就是将每个待测定材料套5~6个纸袋,尽量套主茎穗或大蘖穗,一般要在穗子抽出后开花前完成,不用过分选择单株,随机套就行。

说句实话,那时给蔡先生做事儿,我还没有今天的道行,再加上还带了几个人,套的标准就很难掌握好,出现蔡先生看到的情况也应该属于正常。

对我算是正常,但在蔡旭先生那里,就不是正常!

听到我不太靠谱儿的回答,我看到,蔡先生的表情有些不高兴的显露,同时他对我说:我应该让你将袋子摘了重套。”“你看看,套的净是高的,没用啊!

听他这样说,我不敢再说什么了。片刻后,听郭老师在一旁或对我,或者是对蔡先生说:让小宋儿将高的摘掉,再重套一些吧!”……

这事儿不算大,但对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儿、是很受刺激的大事儿!

大家都公认,蔡旭先生在工作上对谁都是要求很严格的,对我更是没有例外。在这之前,杨先生曾经嘱咐过我,说给蔡先生干事要细心,不懂的地方要多问……现在看这件事儿,我问题还是出在了没有完全领会干这事儿的意图上,就是蔡先生说的因为个高而没用意图或为什么没用,也是之后很久我才明白的,当时没有完全明白)!

任何事儿,我们都不能为了做而做,而是要清清楚楚地明白意图;也只有真正明白了做事儿的意图,我们接下来的努力和付出才不会白费。这不论是我们服务于别人或是为了自己,都重要。

记得有一次我回学校办事儿,在杂优大院(现在已经没了)遇到了苏胜宝老师。在与苏老师聊天时,谈到了曲周,谈到了小麦育种和其它。其中,苏老师有这样的话——听小麦组老师说,现在小麦组就你和蔡先生一块干过,蔡先生的真传都传给了你,因此你出品种较多也是应该……

4、关于蔡先生的真传

提到蔡先生的真传,我真的不知道当年蔡先生具体都传给了我什么;能够具备真传的案例我一点印象也没有。而印象最深、记得最牢固、到现在还历历在目的就是这次摘纸袋儿事件

说到了这里,它又让我回忆起了在那摘纸袋儿事件后发生在我和蔡先生之间的另外一个与株高有关的故事

我记得,在我给蔡先生干事儿的那几年,相对来说,蔡旭先生看我负责材料的机会较多,我估摸有两种可能:一是因为我是雏儿”——什么都不懂、都不会,他怕我将他的材料给毁了;二是因为测交原父本在恢复系中是比较重要的材料,它们都是经过与不育系测交后,有较高恢复力的原恢父本,是提供隔离区制小麦杂交种父本的地方,是转育新恢复系的基础……

在一次我和蔡先生一起看恢复系升级品系时,一个之前我没有选中的系被蔡先生看中了,他的意思是让我将其补上。我看了蔡先生所指的品系,顺口说了一句:蔡先生,这是不是有点高啊?(哈,可能的因为株高的问题,我受过刺激的缘故)

蔡先生回答是:高一点不怕,不倒就行。

这就是蔡旭先生——不偏不倚,遵从育种目标,从生产实际出发!

——

转眼间,蔡旭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但当年很多与其相关的往事好像就在昨天。或许,也是因为我年龄大了的缘故,触景生情,容易回忆起一些。

应该说,在蔡旭先生去世后的这几十年间,我一直都在拿我自己当回事儿!因为,我是被蔡旭先生看中过、并重用过的人。小麦育种我若是干得好,说明蔡先生有眼力;说明蔡先生选小麦品种行,选人也不孬!而我若是干得不好,人们就会怀疑蔡旭先生的选择标准、会说蔡先生当年选的是什么人啊?

看来,我的责任还是挺重大的!

  好在,我的小麦育种还在继续,有之前受过太多刺激的底儿,我相信自己——我会干得不错!包括继续照方抓药的降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