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14-07-19 09:48:0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践行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核心思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不仅重视数学结果的得出,同时重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的发挥,除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其中,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能力基础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再从小学数学的基础性来看,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要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还包括在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数学能力上的基础,在这些隐形的能力上得到提升,学生才可能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上真正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中对学生的体验、探究以及课堂的有效性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研究,而在这其中,却也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培养方法的总结上关注不够,这些问题同样制约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题就是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以上问题而提出的。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1、本课题主要涉及概念界定
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这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具体研究内容
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影响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等。具体如下:
(1)如何把培养数学能力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2)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4)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5)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7)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8)对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能够全面正确理解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数学能力的方法、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后续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素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进总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发展和总结,促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有效的小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完善数学学习评价的方式和内容。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制订相关措施和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进行理论培训、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教研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开展校内备课组赛课活动和案例交流等活动;解决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
四、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三年的实验
第一阶段(2014年3月——2014年4月)准备阶段
1.学习理论,提高认识,形成研究共识。
2.确定研究方案。
3.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2014年4月—2016年4月)实施阶段
1、研究制定执行计划。
2、分内容开展研究活动,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总结等。
3、召开阶段性小结会,形成系列成果集。
具体按内容分以下阶段进行研究:
(1)2014年4月——2014年6月
(2)2014年9月——2015年1月
(3)2015年3月——2015年6月
(4)2015年9月——2016年4月
第三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课题结题
1、收集资料,整理汇编;
2、总结工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参考文献
六、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