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充分互动,有效生成。
标签:
股票 |
分类: 资源共享 |
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充分互动,有效生成。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践行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核心思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不仅重视数学结果的得出,同时重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的发挥,除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其中,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也必须建立在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能力基础上,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再从小学数学的基础性来看,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要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还包括在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数学能力上的基础,在这些隐形的能力上得到提升,学生才可能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上真正获得可持续性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论文 |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有效地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激发学生认知的内要在动力,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中总是不断地探索,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节课时,学生发现有的年历卡上2月是28天,有的年历卡上的2月是29天,学生就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当老师告诉学生:二是,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学生又想知道哪些年份是平年,哪年是闰年?当学生探究出结果:每4年一个闰年,逢4
分类: 优秀教案 |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简单事例“烙饼问题”的分析研究,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初步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2、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合理的烙饼方法;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寻找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3张饼的合理性烙法,发现烙饼问题的内在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煮过鸡蛋吗?煮熟一个鸡蛋要用6分钟时间,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分类: 教育点滴 |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有学生针对课本结语“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提出问题:“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有学生抢着回答:“因为余数如果比除数大就可以继续除!”我问:“明白了吗?”学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课后抽查学生的课堂练习,有下面三种典型错误。
10÷3=2……4
针对以上问题,我做如下改进:
(1)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不够分”的同时,要使其明白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板书学生分苹果时列出的算式:10÷3=3(个)……4(个),要求回想操作过程,说说各数表示的意义。
10表示要分苹果的总数;除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商3表示每份分得3个;9表示分去了9个;1表示还剩下1个。
(2)让学
分类: 资源共享 |
本学期,我们四年级组成立了以数学思维训练为主的校本课程。本课程每周三和周五的第六节课集中学习,地点是四年级两个班。为更好的开展本课程,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活动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