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写作让我活得有精神(杂感)

(2022-11-23 19:49:46)
标签:

旅游

情感

文化

娱乐

杂谈

                       文学写作让我活得有精神

 

虽然是贵州省作协会员和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出了散文集《遥远的大山》和小说集《鸡鸣早看天》两本书,并且被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共同珍藏,但我始终认为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文学发烧友。文学对我而言,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是我从狭小的经验融入大千世界的惟一方式。

我出生在桂西北大山里的一个毛南族家庭。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正值十年动乱,学校并没有给我提供什么好的世界观,甚至可以说,那种教育一直在引导和强迫我用一种扭曲的、非人性的眼光来看世界与人生。有幸的是我遇到一个好老师,一个瘦高的中年男人,他是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邓望鸿,是引领我与文学相伴同行的第一人。

邓老师是新中国成立后华南师范学院首届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广西大学任助教、讲师,十年动乱不久,他便因为家庭出身和“走白专道路的典型”被扫地出门,发配到偏远的我们县中学。吃了这么大的亏,受了这么大的屈,他似乎不很在意,依然暗地里坚持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剧本的创作,有时候还不得不接受政治任务,帮县革委会采写长篇通讯发表在《广西日报》上,当然,他没有署名权。正是这位博学多才的南国汉子,让我接触到文学。

那时候的文学很难说是真正的文学。尘封在图书馆里的经典著作还没有重见天日,只是书店里隔三差五会有一两本勉强称得上是好书。当教师的父亲积攒了一些旧的《人民文学》、《中国青年》等刊物,从山外学成归来的人也带回不少好书。这些都成了我宝贵的精神食粮。邓老师见我似乎对文学有兴趣,不断鼓励:“写吧,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让别人感动,首先得让自己感动,好文章都是这么写出来的。”他指定我为班里的通讯报道组长。他说:“很多作家都是当记者出来的,写好通讯报道,就是为以后当作家做准备。”我没有这么大的野心,而且作家太崇高了,不是我能望其项背的,但写作的兴趣却被他提起来了。毕业离校回乡当知青时,邓老师什么也不说,只递给我一张字条,上面是一首诗:“只要星星还在天上闪烁,就不必害怕命运的坎坷;让别人去做生活的骄子吧,我们的使命永远是开拓!”

真正爱上业余文学创作,是我到铁路上来之后。那时候的铁路虽然饱受极左路线的冲击和破坏,但仍然保持着“国民经济先行官”的良好态势。最可敬可爱的是日夜奋战在安全生产第一线的铁路职工。有的老师傅刚从批斗会上下来,摘下黑牌就投入保安全畅通的战斗。这些普通得扔到人海里也找不着的人深深感染了我,激励了我,我便自不量力地拿起了笔,报纸电台不时采用我采写的通讯报道。时间稍长,我觉得光写新闻类稿件是不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应该还有其他表达方式,业余文学写作应该提供这种可能。于是,我开始写诗,因为诗歌最能激发热情,最能表达感情;后来就写散文,写小说,写报告文学,写文学评论,各种文学体裁都试一试。就这样,我跌跌撞撞地走上了业余文学创作道路,把自己放心地交给了文学。

在我的经验中,大多数人都在为生存而挣扎、而争斗,但文学让我懂得,人生不止这些内容,即使最为卑贱的人,也有着自己的精神向往。而精神向往并不是把自己托附给什么人或什么组织,而是在自己的内心生出能让自己温暖、也让旁人感到安全和温馨的念想。业余文学写作,首先是巩固自己的内心,不是试图去教育别人。我读书时接受的是一种蔑视美、践踏美的教育,或者说,是以粗暴、以强力、以仇恨为美的教育。是文学让我走出内心的樊篱,让我能够发现并欣赏这个世界上的美,在美还不普遍的时代心怀对美更高的憧憬和期待。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麦家给我们讲课时直言不讳:“文学写作是自我疗伤。”这话让我怦然心动。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能做的只是自我疗伤,康复上路,因为好朋友都在路上。文学把我这样对人生与世界缺乏正确情怀的人,变成了一个大致正常的人,虽然外表有点冷,但内心是热的。而且,业余文学写作让我活得充实,活得有精神。

我是干列检出来的,一线职工的喜怒哀乐我都经历过;到段机关后,接触和处理的也都是职工的事。而今,正遇上铁路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必须以新的视野、新的姿态予以足够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因为,铁路供奉了我们所有的记忆,随时提醒着我们悠远的梦想。这,也是我业余文学创作的源头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