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征夫
谭征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0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趣横生的铁路语言(杂谈)

(2022-10-26 08:22:26)
标签:

旅游

情感

文化

娱乐

杂谈

                       妙趣横生的铁路语言

 

在贵州铁路上工作时间久了,深感“铁路是个大家庭”此言不虚。别的不说,仅是铁路语言,就可证明一二。干铁路的人,来自东西南北、天涯海角,各种方言相互融合,又受居留地域语言渗透,具有鲜明的铁路特色,听起来妙趣横生。

铁路住宅区里,各种方言此起彼落。那时候,吃饭是国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吃饭了吗?”是人们通常的问候语。广西桂柳人打招呼:“吃了没?”简单明了。贵阳人打招呼:“吃啦?”直截了当。独山人打招呼:“极闷花米?”乍一听,以为是“吃饭还米”。凯里人打招呼:“嗤饭米有?”即“吃饭没有?”如果接着问“吃得怎么样?”,广西桂柳人说:“没好讲啦!”既自谦,又留有余地。贵阳人说:“不好说!”留下悬念,各人理解。独山人说:“米怎么行!”即“不怎么样!”凯里人说:“米饿就行!”即“不饿就行!”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全民奔向小康之后,“吃饭没有?”、“吃得怎么样?”这类问候语日渐消失,但不时还会冒出来。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云南话和四川话。云南人说:“吃得板扎!”四川人说:“吃得安逸!”

住宅区里经常有客来访,告辞时,客气话说过之后,“回去”就成最后的表述。广西桂柳人说:“回格啰!”贵阳人说:“走吧!”独山人说:“走嘞!”凯里人说“肥啦!”云南人说:“回格了嘎!”四川人说:“回屋头噻!”中原人说:“回家啦!”对“父母”的称谓,五花八门。广西桂柳人称“爸妈”;贵阳人称“老者老妈”;云南人称“阿爸阿妈”;四川人称“爸老汉妈老汉”;中原人称“爹娘”。对“子女”的称谓,异彩纷呈。广西桂柳人称“崽女”;广东人称“衰仔阿女”;湖南人称“细伢子细妹子”;贵州人称“男娃娃女娃娃”;四川人称“男娃儿女娃儿”。对“吹牛”的称谓,各具特色。广西桂柳人称“瞎掰!”贵州人称“管天割地!”四川人称“空了吹!”中原人称“胡扯!”东北人称“扯淡!”

我干过多年列检,对铁道车辆的通俗称谓还有印象。“棚车”称为“盖车”;“敞车”称为“高边车”;转向架称为“台车”;“制动缸”称为“闸缸”;“轴瓦垫板”称“瓦垫”;“起轴验瓦”称为“顶瓦”;“闸瓦插销”称“闸瓦钎”。列车编号,均采用会计用语或军事用语,以示区别。比如“0227”称为“洞两两拐”。列车请求进站称“要牌”;列车即将进站称“叫站”;列车本站开出称“始发”;列车进入本站称“到达”;列车原到原开称“原列”。车辆故障一时排除不了,查询原因时,湖南人问:“搞么子名堂?”四川人问:“啷个搞起的?”贵州人问:“搞起哪样?”

近现代,中国大陆语言文字有三大改革:一是横书式,二是简体字,三是普通话。横书式是书写改革,简体字是文字改革,普通话是语音改革。在贵州铁路上,要想每个人都能听得懂,还得讲普通话。俗话说:“千不怕,万不怕,就怕老广讲普通话。”广东人讲普通话,带着粤语腔调,听起相当费劲;四川人和贵州人讲的是焦盐普通话,有点怪怪的。但只要是普通话,交流沟通没有多大问题。如果普通话说得标准,各单位都会刮目相看。

自明朝初期贵州宣慰使行政奢香夫人开辟通往四川的驿道时始,巴蜀文化对贵州的影响越来越深,日渐处于强势地位。而且,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至今,川籍职工成为贵州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四川话成为仅次于普通话的第二语言。其实,四川话也分地域,有成都话、眉山话、隆昌话、泸州话、重庆话、丰都话等。成都话卷舌音较重,重庆话则干脆利落,但这两种语言容易听得懂。握手柄、举捣镐、拿榔头的铁路人,只要不是正式场合,都愿意用带着川腔的语言表述。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族群、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壮、满、蒙、回、藏等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构成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在这个大背景下,贵州铁路语言,用不同语调说来,味道自是不同,隐含着复杂的“个人密码”,坚韧地表达一种生命状态。我身处这个普通而家常的语境中,倍感亲切,其乐融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