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月未央

(2013-08-08 16:03:38)

     我珍惜所有与工作无关无所事事的日子。所以,不论坚持上班的补贴发得有多高,只要允许,我仍会毫不犹豫选择用足我的公休假。虽然只是短短十天,我知足。

     我向往草原。相对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辽远诗意,我的想法更具体些:骑马,住蒙古包,吃烤全羊,撒开脚丫子疯跑,睡在草丛中仰望蓝天思考人生,摆各种POSE换各种衣服拍无数臭美照。

     虽然功课做得较足,和远在内蒙古的世界用了最先进的各种工具交流:电话,短信,微信,纸条了解情况,小筑在她的评论回复中也给了详细的介绍。还有各种咨询,取经,最终却因各种原因不得不放弃。

     厦门看海因为高温和台风望而却步。省内自驾游因晏同学领导的不准请假而泡汤。

    最后决定回娘家。心安处是故乡。那是灵魂身体的最后栖居地。“坐惯的山坡不怕陡”。青山绿水虽然从小看到大,也百看不厌。亲情的浓郁就更不必说。抽时间陪陪父母,更是天经地义,惭愧的是我到最后才想起来。

    期间走亲访友,短距离外出旅游了两天。

    以下是假期的流水帐。部分曾在微博上直播过。

 

    第一天。吃酒。家乡的吃酒并不是简单的喝酒。相对于吃酒有个宴席叫“办酒水”,即是对娶媳妇、嫁女儿、盖新房等喜事宴请众亲朋好友热闹一场的统称,排场较大,参加的人叫去“吃酒”,需要随礼,多少自定。刚下车就听妹妹说堂妹秋仙家起高楼,征求我的意见去不去。当然去。错过了最热闹的中午饭,去吃晚饭,随礼二百。据说中午是80桌,晚上也有6桌,多是内亲。数了一下,有18个菜。猪是自家养的,各种蕃茄小菜是自家地里种的,厨师是村子里多年喜事主厨的。许多菜品只在小时候吃过,终于又久别重逢,舌尖上的童年又回来了,自然是饕餮不止。饭后腆着滚圆的肚子去散步,因雨而返。和妹妹闲坐拉家常,窗外秋妹家的礼花足足放了半小时。孩子们扎堆玩IPAD上的小游戏,各种笑声惊叫。

 

    第二天。火把节。火把节的日期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的节日,隆重程度相当于过大年。妹夫有个朋友说他们村杀了三头老黄牛,盛情邀请去他们家过。小地方叫费格,居住人口90%是彝族。一路基本都是上坡,拐过好几个村子,村边有儿童见车就敬礼,小可爱和哥哥们兴奋得不得了,我却有点难过。我认为教这些孩子们见个车都要敬礼的人实在可恶。再往前走,见一村子隐在半山腰的绿树丛中,村口山高林密,两山之间有一近三十亩的水库。因新近下雨,水色微黄。停下车休憩片刻。岸边开满勿忘我。有小儿裸泳,有人头戴斗笠垂钓。踏入村子听见村广播用百分之百的乡音喊:各家各户听好,肉熟了,马上分肉了,带好锣锅行李来。快点噶。笑。

    据说离村不远正在唱歌跳舞庆祝节日,我们没去,一是地方有点远,二是孩子们被一头拴在路边吃草的牛吸引住了。八月未央
                                         小村入口的水库。

八月未央
一头路边吃草的老黄牛。
八月未央  在小村的高处眺望另一个小村庄。

 

    第三天。田间劳作。上午醒来推窗望外,几只鸟在阳台上跳来跳去啄东西,两只猫翻来滚去晒太阳。起床扫地,拖地,扫场院。下午和妈到地头,给蒜苗地拔草,搭蕃茄架。鞋跟陷进泥地,双手和裙裾沾满泥巴。天大热,汗水涔涔而下。回时顺手掰了六个苞米,摘豆摘瓜,以及七个茄子。煮苞米。豆子。瓜。烧茄子。煮过玉米的水是甜的,口渴,直接喝了一大碗。妈炖了去年的老火腿脚,香味路上就闻得见。晚饭前切片时妈顺手递我好几块解馋。

    饭后田间散步。路边玉米地里的玉米将熟未熟,一棵一棵向上伸长,细长的叶子妖娆着从根部绿到顶,顶端已长出穗,中间挂着一二三个饱满壮实的苞米,苞米上还挂着红樱,叫“戴红帽”。一些红樱已枯,苞米饱胀得把苞衣撑破了,露出头来。风过叶声婆娑如雨。空气甜润。我总是看不够。

    玉米棒大,稻花飘香,瓜果满园。妈说,天收天来补。去年干旱,小春几近绝收,却今夏雨水丰沛,漫山遍野都是在望的丰收。垅上田畴,遇到的人们或背一箩新挖的土豆,或猪草,并手牵一头牛。虽负着重,却一脸喜色。这世间最真实明媚的欢喜,似都不属于我,而我只需在这样的风景里,便觉得活着是这样美好。

 
乡村的夏天基本就这样。各种作物成熟了,交相辉映。和谐乡村应该是这样滴。
八月未央  丰产的玉米。

八月未央
戴红帽的苞米
八月未央 妖娆的向日葵。


    第四天。读书。几乎未出门。四体不勤。床上蜷着闲看一半《今生今世》一半《活着活着就老了》。窗外日色如新,蓝天有白云飘过。从三楼的屋顶看天空云舒云卷。偶有下过蛋后母鸡的骄傲声传来,有狗吠,近处阳台上有鸟作短暂停留又忽地一下子飞过。静谧,一切也因此静好,只觉一切如此相宜。

    午后和妹妹到镇上闲逛。遇到许多相识半相识的人,都要停下说一堆话才走得了人。走到一直香火旺盛的报恩寺,却并不想进去,只在山脚的荷塘边流连一阵。荷叶疏疏朗朗,荷花开得也正艳,却不见热闹,是寻常人家的上世无争。沿小河埂走到菜市场,路边有人摊着从地里新摘的小菜卖,多是年长的老者老奶,沉默着,并不叫卖,脸上端然有忧色。

       

    第五天。仍然读书。天阴着。临窗听雨,细读完《今生今世》。暮云低垂,山色空濛,倦鸟飞还。掩卷望天,望云,望向漫漫人生,叹息也无,欢喜也无,思念也无,连爱恨情仇也无。所谓的物我相忘,大约就是这样。与世隔绝之感就这样生出来,亦无丝毫慌乱。偶尔在手机上看微博微信,心却在想若某天真正解甲归田,隐身一山一水一林,一箪食,一陋屋,就连这手机也是多余了。

    向晚云开雾霁,斜阳清浅。夜未央。繁星满天。沿乡村公路散步到林间。星光下的水泥路面呈水波样的奶白色,无需任何照明便可大踏步走。山林静寂,唯有风声吹过树稍发出唰唰的轻微声响。有绿色的亮点摇曳游移在林间,不是鬼火,是萤火虫在飞舞。星汉灿烂,银河泄露。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万般闲愁,也都殷勤交付与天地的壮阔,不可说,无需说。

 

    第六天。走亲戚。和妹妹们一起看望姨妈舅舅。与姨妈乃人生第一次相见,却以眼泪和哭声开始。我因她的悲苦流泪,她因见我欣喜而哭。舅舅知我来,专门杀了一只兔子,吃得我十分抱歉,孩子以不吃来抗议。外婆的坟太远,车进不去,只能望看她住的方向拜三拜。昔我往矣,她心肝宝贝疼着。今我来思,唯庭前杨柳无言低垂。泪飞如雨。

    从舅家回来去一个叫格嘎的地方钓鱼,没想到前段时间大雨把鱼塘冲垮了。鱼塘本是依山而围的一处温泉,专养罗菲鱼。大雨时山洪把本不结实的埂子冲开,鱼儿们四处闲逛,周边的村民家家过节,门口就可捡到大鱼。鱼老板是家乡人,论辈分要叫我孃孃(相当于姑姑)。我和大妹二妹同去,他就二孃三孃四孃勤快地叫着,给我们上茶,上瓜子,领我们去他家园子里摘葡萄。孩子们嚷着不好玩,要回去,我也想走。妹妹说,在人家又喝又吃又坐了半天,这就走人不好意思。我一想也对,乡里乡情,彼此照应,善解人意是应该的。于是打牌,吃饭。结账时他死活不肯收钱。哪里能白吃,何况他的鱼塘损失近十万。于是推来塞去,最终他收下200元,其实光是清蒸的一条鲟鱼就不只这个价了。

     归去,天下着雨。去K歌。从晚七点一直吼到十一点。去看二姨妈和舅舅让我的心情很压抑。二姨妈患精神病多年,时好时坏,姨爹早已过世,五个子女中一个儿子因骨癌不到四十岁走了,另两个儿子一个好吃懒做,一个轻度智障,均至今未娶。两个女儿远嫁他乡,偶尔回来看她一眼。她和两个儿子共同生活,常常吃了上顿无下顿。舅舅、妈妈和小姨以及妹妹们倒是经常去看她,给她送吃的穿的,但人一走吃的全被她两儿子霸占,穿的她发病时全部剪碎。舅舅家情况较好,但在物质上也不算富足。所有这些,是尽我所能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状况,我从心底深处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与苍白,所以阴郁。妹妹们看出我的心思,说去唱唱歌,开心一下。

 八月未央一种叫老米饭的野果。可食。酸甜味道。
八月未央  舅舅家的午餐。右边是舅妈,中间是我妹。左边是表妹。
八月未央  舅舅家后山的小路。有马驮着人走过。小时候去舅家我和妹妹就是坐在这样的箩筐里。
 

    第七天。捡菌子。大雨后天晴,正是出菌子的好时机。换上妈的平底鞋,青布衫,阔腿裤,挎上竹篮,戴上斗笠,再带上一把刀,率一窝半大不小的孩子出发。孩子们说我的装扮像贼。山路上走得挥汗如雨,气喘如牛。待到山林深处,却运气好得出奇,水鸡枞,青头菌,奶浆菌,栗朵子,各种菌子似乎专门为我而一古脑儿全冒出来,半小时功夫盆溢钵满。大喜。晚上在大姐家吃饭,炒了整两大碗还有剩余,姐说要炸成鸡枞油。香味绕梁三日,不绝如缕。                                                  

 

     第八天。短途旅行。和大妹二妹共三家10人去玉溪抚仙湖游玩。抚仙湖是云南五大湖之一,据说是世界第二深淡水湖。湖底静静躺着古滇国城遗址。蓝天白云映衬下的水质清冽干净。三男士领孩子们下水游泳,三淑女岸边凉篷下为他们搞后勤。忽大雨至,游泳的人哆嗦着上了岸,待穿好衣服,又雨过天晴,彩炼当空舞。于是又划船沿孤山转了一圈。是那种人力脚踏船,需四人同时踏。大家轮换着上,所有的人都出了力,9岁的孩子也不例外。游泳和划船所耗费的体力在晚饭时得到有力体现,菜一抢而光,平时仅半碗饭量的小可爱吃了两碗。而仙湖铜锅鱼、铜锅洋芋焖饭等特色饭菜也真是好吃,美味又可口。

 八月未央抚仙湖孤山风景区。
八月未央 雨后彩虹。
八月未央  另一个角度的孤山。

 

     第九天,仍在外出旅游中。一早出发从澄江抚仙湖过江川星云湖至玉溪市。路过让两湖鱼儿老死不相往来的界鱼石公园。园内清幽古朴,怪石嶙峋。至玉溪市,太阳太大,走马观花逛了两湖大瀑布和聂耳音乐广场。却见路边柿子树上的柿子结得喜人,各各忙去树下摆拍。午饭后往回走,临起意去云贵交界处的小街子吃羊汤锅,顺便带孩子们去走胜境关的古驿道。

    胜境关是元代以来由黔入滇的第一个重要关隘,被称作“入滇第一关”。明朝初年兵进云南,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入滇,建国之初解放大军援助云南和平起义,都首先从这里通过;徐驴友考察盘江源流时曾云游至此,旷杨奇才杨升庵和林则徐同志都曾在此登临挥毫。“胜境关”牌坊高大雄伟,内有鬻琴碑。古炮台。古城楼。古驿道两旁是疯长的野草,唯石头上的马蹄印痕历历在目。

    小街子的羊肉是至今吃过的最好吃的羊肉,没有之一。做法简单,现杀的羊连皮带肉放大锅清水中大火煮,至熟,捞出,切片。羊排单独留着,不剔肉。一锅羊汤,二斤羊肉,一碗胡辣椒蘸水,你就焖着头使劲吃吧,不够再来。羊排蘸椒盐着料抱着啃,只恨一只羊的排骨太少,而老板又要照顾所有吃货,能分到手的实在少得可怜,一人两根已要心存感激。

    落日熔金。酒足饭饱。在山头和妹妹们作别。我的,小可爱的回乡省亲主题假期圆满结束。

 

八月未央                             玉溪市树--柿子树。果实快把树枝压断了。
八月未央                                     如图所示。胜境关牌坊。
                                                     

    后记:为何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这是歌词,更是我的感叹。短短九天,期间心情起起落落。总结起来,我终归是一俗人,且俗不可耐。假期从吃酒开始,以吃肉结束。回来打开电脑,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立秋的文字。博友们的美文,我将抽时间一一品读。期间知道有博友不时来过,心存感谢,也恳请原谅我的懈怠。

    虽然得天独厚,我所在的地理环境盛夏也凉风习习几无炎热,我仍然对秋天情有独钟。八月未央,宁静高远的秋天就这样来临了。这是属于我的季节。我回到城市,心中装着乡村丰美的秋天。一切又按步就班,孩子即将开学,工作上各种事情需要处理。微笑。我对自己说,淡然安静地迎接一切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写给七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