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写故我在

(2013-04-17 15:39:23)

 自从知道我开了博,有身边的熟人一直想要我的博客地址。找了好几个借口婉拒。

  缘于一直比较内向的个性,我不喜欢身边的熟人道我的博客。虽然我的文字有美化生活和粉饰情感的倾向,但总体而言,真实居多。一个人如果能强忍着无趣的折磨,通篇一字不漏读完我的文字,那他她对我的了解也许有可能比在我身边工作十年的人还清楚。所以我宁愿这个清楚我的人是我这一辈子几乎不太有可能见到且在现实生活中无交集的人,否则,我就会觉得太没有安全感。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的。但是,关于博客,有时陌生人比熟悉的人更让你具安全感。

开博之前,有一个QQ空间。时不时写几个字,没有博客这么系统规整。起初内容完全公开。后随着工作原因加了许多同事进来,就把空间上了锁。有朋友提要求打开,就又打开了。空间上朋友不多,互动较少。闲闲淡淡一挂就是五年。开博之后空间鲜有更新,玩农场牧场的兴趣也渐行渐远渐无。概因我从来不能在类似的两件事上倾注同等的热情,厚此必然薄彼。

    毫无疑问,博客或空间于我而言就是多年前在日记本上写日记。问题是日记从来只给自己看,但博客或空间却显然不是。

 从在博客或空间写第一个字开始,就注定这是一个公开的平台,无隐私可言。这样的心理准备对任何写博的人都是必须滴。否则就别写了。但这也不等于说,写出来所有人看见都无所谓。

 

 那么,你写给谁看?

 写给自己。无人可诉能诉时,且把绵密的心事,交付给信纸与日记。这是初衷。红笺小字,纪录了年少青春时对爱情的忧伤与迷惘,对远方的寄托与思念。后来,生活的点点滴滴你也纪录下来,后来,你到了哪里,你遇到了谁,你看了什么书,你的悲欣,你的感悟,你对人对事的看法,一切都纪录在案了。隔段时间你翻开看看,发现自己过往的生活轨迹如此清晰,所有经历过的人和事历历在目,这时你发现纪录的好处了。那是属于你的岁月留下的时间针脚,是时光声音里留下的回响。这时你的心温润如春水了,你对你写的所有文字心存感激并再次坚定了继续写下去的决心。。。所以,当电脑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信手拈来的打字远远胜过一笔一划在纸上写来随心所欲时,你沉寂了多少年的那个爱写日记的习惯,又在电脑上复活过来,以博客的形式。也因此,写博,首先一定是为自己而写。

陌生人。陌生人带来的未知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以及成就感。首先,你贴出的文字引来了关注度和点击率,这的确会给你带来快乐。这意味着一个人仅因为你的文字而喜欢你,与你的家庭出身、长相身材、衣着打扮、社会地位等无半毛钱的关系。摒弃了这些主观的东西,他们对你文字的评价就会相对客观真诚得多。其次,喜欢你的文字至少说明此人和你在某方面有相同的趣味,这就是所谓的“以文会友”的基础。随着互动的深入,你会发现彼此共同点增多但又出现许多不同,你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同基础之上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促进。这样的理解与增进,对彼此都是一种良性。其三,这位和你灵魂上走得比较近的人,现实中远隔万水千山,无任何利益上的牵扯,就算能见面也只能是时间无涯荒野之上的偶尔匆匆一晤。空间距离维持着的神秘感和美感可以经久不竭,巧妙地避免了因日常频繁的交集而产生的厌倦与逃离愿望。最后,这位经由陌生变得熟悉的博客好友,已经不能按陌生人来对待了,但,和现实中的熟人相比,他她依然能给你安全感,为什么?因为他她也写博。就算博文暴露了你们的软肋,你们彼此也掌握了对方的七寸,那还有什么可怕滴?

熟人就不一样了。有人写博是超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写法,甚至是以颠覆与解构现实来写。但纵观博海,这样写的毕竟只是少数奇葩,对于流连博海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以上各种主义手法穿插来写,率性而为。也有的玩纯现实,博文就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无论怎么写,一个认真看你博客的人绝对比一个和只限于和你见面点头微笑的同事对你的了解深入得多,因为你的博客有意无意泄露着你的密码。你的欢笑泪水,兴趣爱好,生活轨迹无一不在博文中有对应。试想,一个你身边的人对你了如指掌,而你对此毫无所知。你在明处自我陶醉手舞足蹈,那厮在暗中偷窥,有可能也会欣赏你,但请不要把一切想象得如此美好,还有可能在鄙视,甚至当你和他她有利益冲突的时冷不防给你一暗箭---你就只能去死了。这想想就是十分可怕的事。

还有,写博的人在我看来只能是自恋而无他恋的可能。写博时不知不觉美化自己,往长满小雀斑的脸上涂脂抹粉。词藻的华丽夸张,抒情的任性妄为,内容的夸夸其谈都会有。另一种情形是间歇性的精神出问题,自揭老底,自毁形象,破罐破摔。在文字里肆无忌惮展现自己浅陋无知的一面,不必考虑照顾任何人的情绪。而我们爱着的时候是怎样小心翼翼表现我们最美好的一面,隐藏个性里的丑陋不堪。

    如此,我只能是爱上博客而不可能爱上博客里的人,除了我自己。你也一样。就算爱着别人也是爱着别人眼中的自己。

你在你自己的地盘上撒野,嗯,很好。但如果你的亲朋好友也看到这些呢?反正我是会羞愧万分,恨不得掘地三尺把自己埋进去永不露面。

 总体,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透明(彼此透明除外)是件可怕的事。这意味着,你的所有底牌都被摊开了,再无神秘可言,你的敌人可以对你的软肋痛下杀手,而你将毫无还手之力。换言之,一个人掌握了你的秘密,对你而言就是一个威胁。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

 

关于写博的目的

往浅里说,是为了获得表扬和肯定。稍微深一点说,为了获得支持与鼓励。再深一点,为了获得帮助和提升。最后,最最深刻地说:

文字(包括书写和阅读)是一个人自我救赎的方式。一种自我修行的恒途。并籍此完成一种精神上的皈依,最终达成与自我及至世界的和解。文字展现着人生美好而又残酷的一面,它让你沉浸于喜悦或悲伤,让你自省和羞愧,让你感受到自己的强大的同时又发现自己的孱弱。无尽的欢乐,无尽的忧愁,在这里完成释放和渲泄,由此你才可能尽量成为一个正常的人而不至被各种情绪压死或膨胀死。相对于纷繁复杂的人生,文字让你变得简单和纯粹。文字是你的心理医生,人生方向的导航者。文字是你最后的心灵花园,最后的心安处故乡,最后的灵魂栖居地。文字丰富了你的心灵,扩展了你向内向外的无限视野。

无法想象,没有文字的人生将是多么荒凉。

博客可以是一种支撑,一种隐形的力量助你活得更加明白,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说它是隐形的翅膀带你飞给你希望。

 

 关于关注度和点击率

 我当然是在意滴。要是我说不在意只能说明我在装。刚开始时比较淡定。后来慢慢有人留评,更新就有了动力,有了期待。及至后来,淡不了也定不了了。博客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天看博成了不用刻意就养成的良好习惯,写博也不会放任自己懒惰下去,甚至有时会强迫自己去写。

    我对关注的数字倒不是特别在意。但到了第249人的时候小有紧张,那时特别怕再有人关注到250就停止不动了。所以那几天我盯着博客比盯着帅哥的时间长得多。但越是盯得紧,越是容易疏忽。就在我埋头工作一秒钟的时间,我发现数字到了251。也就是说,这数字在249251之间只停留了几秒。250251几乎是同一时间关注的!

    长吁一口气。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我感谢所有关注我的人,但对那第251个人给予了特别感谢。我专门抽时间作了回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人家那关注数早已在万人之上。

    尽管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还是果断对他进行了关注。后来,他又屈尊大驾,主动请求加我为好友,真是受宠若惊哪,我哪还有一点点矜持?于是成为好友至今。

    事实上我是慢热型人。一般情况下我极少主动请求添加好友,我喜欢“让我们慢慢做朋友”。到一定程度,不加好友到了天理不容的时候再加也不迟,在此之前,我愿意只是关注。且我的关注也是慎重的,必然是喜欢了才关注,关注之后不轻易取消。又由于关注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被关注的人是否关注我还真的没关系。

对于彼此之间还不熟悉,甚至从未有过互动,第一次就请求加好友的,我一般不从。无他,就是觉得如果喜欢就先从加关注开始。如果有纸条,我会笑嘻嘻地回复说:已加关注,让我们慢慢做朋友。

 

关于评论与回复

我在意自己快乐的时候有人分享,悲伤的时候有人安慰,努力写文的时候有人欣赏,发照片时有人夸奖。说到底,我也只是一个俗人,或者勉强算一个中年文艺范。如果这太谦虚了一点,那么可以在前面加一个形容词:深刻的俗人。或,浅薄的文艺女中年。

 所以我喜欢自己的博文后面有长长的评论。我喜欢所有人对我博文的喜欢。

但凡我对我喜欢的博文进行评论时,我是不要求一定要回复的。尤其那些动辄评论上百条的,你让博主一一回复岂不是要死人?

有的不回复一如对待评论的态度:去留无意。这是境界。

也有的是因为性情所至,不喜欢太热闹。不一而足。

总之我完全理解不回复评论的人。不过对那些有选择性回复的,有点小意见。因为这会让我觉得我的评论是不是让博主反感了?

当然,除非博主明示,否则这小意见不影响我继续看这位博主下次又写的一篇好看的文,我会又去喜欢,又去评论。

而对于博友对我博文的评论,我尽可能做到有评必回。有时候会很快就回,有时候漫长一些。

嗯,这主要是因为我在意,还与我博文的评论从未超过百条以及我工作并不是很繁忙有关。

    有时有些评论简直比博文本身还精彩,我会像在久未穿过的衣服口袋里摸到100元大钞一样高兴。

有些人文字写得很好,但却关了评论。对这样的人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说明此人写博已经超越了别人看法这样一个必经的初级阶段,上升到更高一个我写故我在的层级。这需要怎样强大的内心才能修炼到如此境界?

~~~~~~~~~~~~~~~~~~~~~~~~~~~~~~~~~~~~~~~~~~~~~~~~~~~~~~~~~~~~~~~~~~~~~

    昨和小敏谈人生,越谈越纠结。谈了近两个小时,谈到要紧处还泪流满面。放下电话,各回各家。一点畅快的感觉也没有。沮丧。就是这样。妈的,早知道还不如谈谈文学或直接摞下电话写博。

生活,本是挺住就意味着一切的悲欣交集。

幸好还有文字,幸好还有博客。

或写或读。都行。

我写故我在。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写了,那就是我死了,思想和灵魂死了。那也等于是彻底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花一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