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父母修炼 |
读经第59周
本周读经内容:《黄帝内经》经脉第十(一);《唐诗三百首》67-68;《长诗精选》琵琶行;《诗经》节南山之什(一)。
复习:《老子》41-50;《大学》(二);《成语接龙》(一)。
自从放暑假以来,我们的读经计划与平时有所调整,平时每天早晚各一次,暑假增到早中晚各一次,也就是一天三次。早中是复习,晚是新内容。
计划把一些内容不算长却非常必要的经典,通过反复听、读的方式,让烨烨达到非常熟练的状态,当然,能背诵就更好。我们读经、我们的成长是有规划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又不是一板一眼而是允许灵活变动的。
比如:某天晚上一时玩得兴起,与爸爸下棋耽误了时间,就可以把晚上的读经放到第二天白天去补读,允许偶尔偷懒,但事后必须要补上。就如我们的工作,因为请假而搁置的,需要在回归岗位后补上一样。允许偶尔变动计划、偶尔延滞或者提前完成,但这些是在保证大方向、计划的基础上。
就如我们明白健康一定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没有比五谷、比自然不经精细加工提炼的食物更健康的饮食,没有比睡好觉更健康的作息方式。但偶尔也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嘛,如果此时一定要违背身体的意愿,吃不下却勉强着吃、睡不着也要翻来覆去勉强自己去入眠,一定是适得其反或对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偶尔的“放纵”,其实也是生活的调节剂。我们偶尔会非常有食欲去吃一些垃圾食品,偶尔会想去熬夜HAPPY一番,又何必制止自己呢?偶尔满足一下自己不合理的欲望,难道不是我们维护良好生活秩序的必要做法吗?
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各种体验、各种尝试是必要的,这让我们不断的成长历练、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完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这不,生活的考验来了。昨天清晨突然想起来,烨烨平时听历史故事的不见不散播放器有几天没见着、没听到过声音了。平时他上午多会听着历史故事洗衣服或玩耍的。找遍了房间可能会在的地方都无踪影。
于是把暑假喜欢睡懒觉的烨叫醒,给他安排了这个任务,把不见不散找到。结果这小子连玩带找,找了一天到晚上时仍然不见找回,其实我知道,一定是在家里的某一个角落,必定是一岁多的小侄女的“杰作”了。
我们有句老话叫做:小孩手多,老人口多。咱家这两种情况都有。家有这么丁点大的小孩,很多东西总是会一时找不到,很多易碎品都会毁于她手,这再正常不过了。但我给烨分析了道理:“我记得你最后用的一次是把他放在爷爷的房间,就没再拿回来过了。所以,尽管事情很明显,除了朵朵没人会拿,但这事怪不得她,因为她没有进到我们房间里来拿。而是你没有收好自己的东西导致的。”
所以,他知道是自己犯下的过失,就无话可说了。而我联想到他平时的行为习惯,真是郁闷至极。上次在火车或公交车上丢了自己精致的遮阳帽、上次把暑假作业找不着了、再上次下雨天出去玩把雨伞带出去就没再拿回来......诸如此类的事情,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我除了郁闷,也只能是郁闷了,心中的火气又不能对无辜的烨烨发,因为深知,这不完全是烨烨的错,咱家的家庭氛围是主要原因,公婆包括烨爸平时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还有我自己平坦对烨烨的引导不够,这两点是导致烨烨现在行为的主因。
而前者是我所不能改变的,家庭遗传要怎么改?算了吧,现在唯一可以改变的是还没成型的孩子了,培养他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我的责任。所以,最终原因还得从自己身上去找、去纠正。
今天早上,我心里还是没有放开这件事情,对烨烨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不是很温和,这点他当然感觉出来了,看着他一脸的无辜,再想想自己身上的责任,于是我说:“找不到,只能重新买个新的了”。
烨说:“还是不要买了吧,用电脑听就好了。要不然买回来下次再弄丢了呢,不是太浪费钱了吗?”这话听起来还有点懂事的样子。
但我一想,这思维模式不对啊,难道因为喝水呛到了、吃饭噎到了,就不要喝水、不要吃饭了?于是跟他讲:“但你的历史故事要听啊,难道每次听故事都得在电脑边?有播放器是为了有更灵活的方式和地点选择,比如你早上醒来之前(我把播放器放他耳边,用这个方法叫醒他)、比如洗衣服的时候、比如出去散步的时候都可以拿着播放器利用时间,不是吗?你确实需要用到它。下次再买回来、再用任何东西,都请你用好后及时放回我们自己的房间,你要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一次性的,是反复循环使用的,如果为了下一次有得用,你每一次用好后都要及时放回来。”
烨听后,赞同的答应着:“哦”。
早餐喝豆浆时,我换了一个平时极少用的杯子,其实是给自己换一种心情啦。烨也发现了这点小变化,也学我拿了个平时不用的杯子,他拿的这个杯子不用,是因为这是咖啡杯,咱学习养生以来,都不喝咖啡了,所以用不到这杯子。顺便给他普及了一点健康饮食知识,关于咖啡的。
看着他用咖啡杯喝豆浆,我说:“用咖啡杯喝豆浆,绝对是个新奇的主意”,是真心这么觉得呢,为什么不能用咖啡杯喝豆浆呢?没有什么不可以嘛。
接下来,我突发灵感的告诉烨烨:“喝豆浆的杯子,你当时喝完马上就去洗掉,非常好洗,用水一冲就好了,多冲两下就非常干净了,非常省力气。但是,如果你喝完豆浆不及时洗掉,而是放着让它干了以后再去洗,就很不好洗了,粘在杯子上的脏东西很难洗下来,那就需要想办法了。”
这种生活常识,我们成人是非常清楚的,但孩子却是不知道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蹲下身来、俯下头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不能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和思维去衡量孩子。
烨对这个事情非常愿意听的样子,我接着说:“这就是做事情的时机不一样,所以难度不一样、效果不一样。就像你们小孩子的学习,为什么小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啊?因为你们这个时候学习起来最轻松容易、记忆力最好。”
烨这个时候打断我的话说:“我的记忆力很不好”。说这话的动机是:为不会背诵经典或课文找借口呢。看来,得引导他改变这个想法才行。
我没有理会他,继续说:“其实读经典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现在就读,和你长大后再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此时,我想到了自己,我现在才读经典,跟他从小就读经典长大,绝对是不一样的。
我马上意识到,我又把话题扯到读经上来了,赶紧转。心想,再举个什么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呢,突然灵机一动:“就像你身上的这件衣服,不同时期对你的作用不一样。你现在9岁,穿这件衣服刚刚好,不长也不短。但当你长到12岁的时候,这件衣服对于你来说,就没有用途了,你已经穿不到这件衣服了。所以,同样一件事或同一件东西,在我们人生的不同时期,意义或作用是不一样的。又比如:你现在非常喜欢这件衣服,但当你12岁的时候,就变化了”。
烨接过话说:“我那件黑色的衣服我就特别喜欢,我会一直喜欢的,穿起来特帅......”。话题引开,引导结束,欧耶。接下来,很自觉的去洗了衣服、拿上作业本做起了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