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研讨记录

(2017-04-19 21:13:58)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研讨活动记录(一)

活动时间:2015109

活动主题:选题缘由

参会人员:巩妮娟、李艳

活动过程:

一、传达课题研究的相关文件精神,领会本次课题研究的要求。

二、确定课题名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

三、选题缘由研讨记录:

    巩妮娟:幼儿到户外做操时,就得添加衣服,有一部分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很差,好像穿衣服不是自己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每次都让老师来帮忙;太浪费时间了,每天到这个时间就特别忙。

    李艳: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差,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平时忽视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叠被子、自己入厕等。

    巩妮娟:如果现在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导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日后一定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不会养成自理、自办、勤快的好习惯乃至于影响他们的智力发展、身体素质的发展,这些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因此,如何正确的教育关注幼儿,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也是每位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

活动成果:

   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研讨活动记录(二)

活动时间:20151017

活动主题:确定课题实施方案

参会人员:巩妮娟、李艳

活动过程:

一、了解课题实施方案的内容。

二、讨论本课题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主要是3-6岁的幼儿。

三、研讨内容:

    巩妮娟: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确定研究的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

    李艳:方案具体细化,做实施前的准备。落实课题,设计记录表格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巩妮娟:探索开展小班幼儿园一日生活、从洗手、进餐、穿脱鞋、入厕等自理能力的培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活动成果:

    成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为下一步课题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研讨活动记录(三)

活动时间:201623

活动主题:观察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参会人员:巩妮娟、李艳

活动过程:

一、观察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

   1、对幼儿个案分析评价。

   2、结合个案分析结果,通过活动,不断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意识。

二、研讨记录:

巩妮娟:班级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参差不齐,有个别幼儿吃饭一定要别人喂,穿衣拖鞋总是一句“我不会”,完全融入不到集体当中去。针对所有幼儿普遍教育,对个别特殊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李艳:对这些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懒惰幼儿的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有效的方法以及帮助家长寻找原因,要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与家庭配合,步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争取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

三、活动成果:

    1、提升了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2、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开始形成,并且均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

    3、结合相关课题研究案例,写出活动反思。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研讨活动记录(四)

活动时间:2016320

活动主题:完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参会人员:巩妮娟、李艳

活动过程: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已完成开题和中期调研两部分,正在寻找相关的进餐行为习惯培养的有力材料。

二、完成中期报告并上传阶段性资料。

三、研讨记录:

巩妮娟:近期,我们已经完成教师和家长问卷调查,并形成调研报告;积极创设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相适应良好环境;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系列教育活动;把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渗透在日常生活各项活动中。

李艳:不过目前我们还存在一些困难:我园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虽然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方法有效,但理论水平略显不足,缺乏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持,缺乏专家的指导。因教师个人能力不同及对课题目标把握的程度不同,各班实际的活动效果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实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上,创新不足。 

活动成果:

    根据调查、观察、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原因,研究得出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进行中期成果汇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