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调研记录(一)
——培养良好进餐习惯
一、调研记录
(一)吃饭得像大老虎
时间:2015年10月11日
情景:今天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孩子们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洗手,分碗预备吃饭。可是侯李泽宇小朋友一直呆呆地坐在那里,成心无意地玩弄眼前的勺子。分好饭后,孩子们都安心吃饭,只有侯李泽宇看着满满一碗饭发愣不吃。我走近他说:“你的饭怎样还有这么多,别的小朋友都在吃饭了呢,今天你不能睡觉了,自己刷碗,他只是看了看我,没有理采我。唉……每次吃饭都是这样,真是拿他没有办法。这次,我灵机一动,说:“看旁边的小朋友也没有吃完,你和他们比赛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看谁吃饭像个大老虎”另外一个小朋友说:“好!虽然没侯李泽宇有说话,但这次他还是低头一口一口地大吃起来,固然最后还是输给了另外一个孩子。每次吃饭,都似乎是侯李泽宇的一个大困难,不管吃甚么不是做动作就是其它小朋友吃,每次都是他最后一个吃完,我也想过很多办法来鼓励他,也有一些较强硬的措施,但是都没有起到多大效果。但比开始还是快多了,相信他会慢慢进步的。
反思:在教育上,我们也要做到“因人施教”根据幼儿的个别特点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来教育孩子,像这样的孩子,他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更合适用一些正面的鼓励措施引导。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应当继续鼓励和别的侯李泽宇孩子比赛,不管甚么事情,让他产生较强的荣誉感。
(二)宽容孩子的挑食
时间:2015年11月15日
情景:吃午餐了,拿来的菜圆子,茜茜看见了就说:“老师,我不要吃!”“不行啊!今天就吃这个,你不吃会肚子饿的!”我边说边把一碗圆子放在她眼前,她也没有再说甚么,很不情愿的用调羹舀着碗里的圆子,渐渐的放到嘴巴里。大部份孩子都吃完了,茜茜拿着只吃了几口的碗来到我眼前说:“我不要了。”看着他满脸委屈的模样,我也知道,他很努力了,也答应他不吃,然后给他一人一个蛋球。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在午饭中的表现也不一样,固然我们应当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但也应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像茜茜,他已很努力的将不喜欢的圆子吃了几口,对他是一个进步,以后再鼓励他多吃一点,或许他不会很快的爱上这个食品,但我相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孩子不会很讨厌,这不是一样能养成好习惯,假如一味让他们吃下往,不但孩子不会对这个实物增加好感,相反更讨厌,我们不也是这样吗?说实话,我不挑食,但也不喜欢这类糯米的食品。所以,不同的主观或客观缘由一样也会影响我们的食欲,那末,我们何不也宽容一下孩子呢?
反思:我深深地熟悉到这样一个道理:其实不是孩子本来就不爱吃某种蔬菜,而是这类蔬菜对幼儿的吸引力不够,只要我们能调动起孩子的胃口,他们对蔬菜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幼儿只有吃各种蔬菜,他们的身体素质才会变得愈来愈健康。
(三)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时间:2015年12月28日
观察目的: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快快的把饭菜吃完。
观察记录:午餐时间到了,多数小朋友都快速的搬好小椅子,小便洗手准备用餐了,但是索雨荷还在那磨磨蹭蹭的一直没有把小椅子搬到位置上。我提醒了几次之后终于搬好小椅子了,结果又在厕所磨蹭了不出来。等她坐好位置上开始用餐,其他小朋友都已经几大口吃下去了。我兜了一圈之后发现索雨荷的饭菜几乎没有动,询问情况:天天,为什么不吃饭呀?索雨荷回答:我不喜欢吃洋葱。
分析:索雨荷是个比较挑食的孩子,经常会剩很多饭菜,怎么劝说都没用,最后还是倒掉。今天又遇到了不喜欢吃的洋葱,所以一开始就磨磨蹭蹭的不愿意搬小椅子。很多幼儿在家也是如此,不喜欢吃的蔬菜就不吃,有的家长知道孩子不喜欢吃的家里就不做这个菜,这样时间久了,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吃这个菜了。
措施:首先,我们每天开饭前组织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用猜菜名的方法营造了良好的餐前气氛,增进了幼儿的食欲,愿意快乐进餐。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而对于幼儿,成人给予他们的鼓励应该是生动活泼而且是幼儿能直接感知的。其次,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饮食习惯。因此我们在进餐习惯培养中经常将鼓励与树立榜样相结合,如“宝宝的牙齿真有劲儿,一口饭一口菜,放在嘴里一起嚼,饭菜的味道会更好”;“任子涵小朋友吃饭可专心了,安安静静吃饭肠胃最舒服”;“束振阳小朋友的小碗里真干净,一点食物都没剩,看看谁能比他还棒”如此等等。教师只要表扬了某个小朋友,立即就会有更多的小朋友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良好行为。
(四)各种蔬菜都要吃
时间:2016年1月10日
背景:开吃饭时,有的孩子把不要吃的饭菜倒进别人碗里
观察目的:教育孩子各种蔬菜都要吃
情景:一次吃午餐时,有人告诉老师:“辛旭尧把不要吃的菜放我碗里。”老师:“辛旭尧,是吗?你这样做了吗?”辛旭尧看看我,不说话。辛旭尧看着王雨凡把刚才自己倒进去的东西挑出来,没有说什么,反而自己大口大口地在吃饭了。“辛旭尧,你觉得不要吃的东西该放哪里?”辛旭尧看着一桌上同伴吃着饭,好像觉得刚才的事情没有发生,王雨凡指了指中间的小碗。“辛旭尧,你看见了吗?王雨凡告诉你了。”我继续对辛旭尧说着。辛旭尧点点头,低头继续吃饭了。
分析:辛旭尧把不要吃的饭菜舀进王雨凡的碗里,其实老师知道小开明白的,不应该把饭菜放到别人碗里的,因为老师走过去向他询问时,辛旭尧埋头不响,表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知错不肯说。也或许是怕引起老师的批评,因为午餐时老师告诉幼儿,不喜欢吃的菜不能倒掉,每样菜都有营养的,而且也刚吃不久。如果老师看见这个情况,老师肯定会叫小开吃下去的。辛旭尧也正是实在不喜欢吃这个菜,又怕老师看到,所以他只能往王雨凡的碗里舀去。
措施:积极开导、教育孩子。对于不要吃的菜,老师还是要鼓励孩子尝一尝,不尝怎么知道味道不好呢?如果吃下去觉得还是不好吃,那就可以倒在放骨头的小碗里。但是有个条件,真的碰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是绝对不可以往别人碗里倒的,这一定要和小开说明白。让辛旭尧向王雨凡道歉,今后不要这么做了。不吃的菜可以倒掉一点,前提最好是尝一尝再做决定。
二、活动总结:
(一)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1.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常规。
小班幼儿理解力差,胆子小,如果一味的说教,易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有些幼儿还会故意违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在进餐过程中,我经常给幼儿播放一段柔和、安静的音乐,使幼儿能够心情愉快地进餐。并对进餐中保持四净(桌面、地面、身上、小碗内干净)的幼儿贴上五角星或小红花,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可高了,进餐脏、乱、掉饭粒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3.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4.利用激励作用,激发幼儿进餐自觉性
在多数幼儿能独立进餐,并正确使用餐具后,在第二学期,我计划采取了“比比谁吃得好”的要求:自己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要老师喂;吃饭时不讲话,坐姿端正;细嚼慢咽会按需添加;知道“四净”且会整理干净,餐具轻拿轻放;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还要做好餐后的漱口工作。
5.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儿园内就很难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家园同步,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总之,对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