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案例分析
(2017-02-19 21:38:22)
标签:
育儿 |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我刚才是想脱,但我脱不下,我不会脱。”
“那你平时在家是怎么样的?”我紧接着问。
“平时都是奶奶帮我脱衣服的。”
“那穿衣服呢?”
“也是奶奶帮我穿的。”
二、诊断与分析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茜茜是一个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孩子。幼儿从小由奶奶养育,平时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奶奶由于年纪大了,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教育和规范,茜茜又是自己唯一的宝贝孙女,爸妈又不在身边,所以对茜茜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不让她受到一点委屈。
奶奶在生活上一手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当孩子把玩具乱扔时,她会一遍遍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她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她又担心孩子自己吃得慢会使饭菜变凉或是孩子自己会吃得一塌糊涂,就一口一口地喂;当孩子睡觉时,又担心孩子穿脱衣服慢而着凉,于是就一次次地帮她脱、穿种种做法,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跟不上同年龄的孩子,对奶奶有一种严重的依赖感。
而茜茜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也非常淡薄,长期在外面工作,与孩子和奶奶缺乏应有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对奶奶的错误行为及时地加以指出,从而导致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现象。
三、措施与效果
1.对孩子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出问题的症结,使其认识到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家长过分包办的严重危害性,并商量对策,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我向孩子家长说明了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让孩子家长明白过分的包办、溺爱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不仅不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立足。
第二,我向茜茜家长介绍了班内另一位家长在家中是怎么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能力的,让她可以借鉴一下。并告诉茜茜家长,在家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也可以让幼儿学着做,如:扫地、擦灰尘、收拾玩具等之类简单的活,可以让孩子学着试试。这样久而久之,日积月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2.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多亲近她、关心她,对她的点滴进步给予极大的肯定,树立其信心,让她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
3.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以幼儿互动、师幼互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生活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必须重视生活活动中的培养。在培养茜茜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利用了一切生活活动的机会,如小便、洗手、吃饭、吃点心、午睡等,培养了幼儿相应这方面的能力。
第二、利用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针对茜茜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我还结合了一定学习活动的形式。如茜茜开始自己吃饭时总是把饭粒掉在桌上或地上,我就选择了故事《漏嘴巴》,让孩子在体验故事情节的同时,了解到不应该做漏嘴巴的孩子,从而督促茜茜改掉了不良习惯。
第三、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因此,利用游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必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游戏活动中,我利用了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等多种形式,让茜茜在与其他孩子玩游戏的互动中,发展自理能力。有一次,茜茜正和我们班的一些孩子在生活区玩着娃娃家,我就悄悄地走近她们,看她们玩起来。只见茜茜正在给娃娃穿鞋子,娃娃的鞋是有鞋带的,茜茜把娃娃的脚穿在了鞋子里,但她不会系鞋带,怎么办呢?只见旁边正在“炒菜”的小璇走过来说:“我妈妈教过我,我会系的,我来教你吧!”说着一边给娃娃系鞋带,一边跟茜茜说怎么系,系完还让茜茜试一下,开始学时茜茜还是有点困难,看茜茜不会,小璇就又教了一诺一遍,学了两遍茜茜终于学会了系鞋带,两个小朋友都高兴地拍起手跳了起来。
通过以上几种实践培养,幼儿茜茜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家里,茜茜基本能做一些简单的自己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洗小手帕等等;在幼儿园,茜茜也能帮老师或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忙整理玩具,擦桌子,搬桌子等等。虽然现在茜茜还不属于我们班里能力强的孩子,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精细的事情,还不能独立完成;但我相信,通过我们老师、家长、还有孩子自身的努力,茜茜的自理能力一定能发展得更好,从而为以后进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茜茜能够坚强地面对生活,坚强地自立于社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