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明方向,且思且悟助成长——记永嘉县瓯北第三小学新教师课堂调研活动暨幼小衔接研讨活动

为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展示新进教师的靓丽风采。瓯北三小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教师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为期两天,联结新旧两个校区,同时联合瓯北三幼开展了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深入调研我校新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时给予肯定与指导,为新进教师的成长和素养提升指明方向。
01
【课堂展示】
邵依依《江南》
邵依依老师带领一(2)班的小朋友们领略了水乡风情——《江南》。教学中,邵老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朗读、看图识字释义、做积木游戏、板书拼字互动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一年级的小朋友认字朗读的乐趣,还充分品味了诗歌语言,体会江南采莲人的快乐。整堂课,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性高。
章双双《秋天》
章双双老师带领一(6)班的孩子学习了《秋天》一课,本课承载着进一步学习识字写字,以及开启课文学习的双重任务。教学中章老师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语,及时运用多种游戏进行生字的巩固,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抓住事物的季节变化,融入朗读感悟秋天的美,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目标。课堂上章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语言和行为基础。
董苏丹《日月明》
董苏丹老师执教的《日月明》一课,是一首韵律十足的儿歌,是开展“会意字”教学活动的载体。为使学生体会读韵文的快乐,董老师采用感受、理解、运用的模式,通过给生字分分类、汉字加一加等游戏化的方式认读、识记生字,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借用图片助力孩子的理解,在搭积木的游戏情境下,梳理出会意字学习方法,帮助孩子学习感知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周艳艳《秋天》
周艳艳老师执教《秋天》一课,周老师紧紧抓住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和“熊大比一比”,还有“熊大去秋游”等情境,在读文中识字,在读文中落实了“轻声”的读法,在练习中积累、拓展“一片片”等表示数量多的词语的用法。整堂课趣味十足,学生乐在其中,充分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徐若佩《圆明园的毁灭》
徐若佩老师带领五(4)班的孩子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徐老师创设招募“圆明园文化宣讲员”情境,设“识园林全貌”、“知昔日辉煌”、“见今日灰烬”三个学习活动,借助关键词句,自主探索圆明园的历史与文化,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充分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结合圆明园的资料,读思并行,感受这一艺术瑰宝化为灰烬的痛心,唤起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在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中,不仅授之学生以阅读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还将文化的种子植于学生心间,较好地落实了语文学科素养。
邵双双《11-20各数的认识》
邵双双老师带领一(2)班的孩子们用古人计数的方法引入新课,从故事引入,感知“十”。紧接着通过操作活动来建构“十”,引导学生怎么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几?然后设计游戏活动来体悟“十”,认识11~20后,借助直尺,体悟11~20的数序和数的大小。最后实践活动运用“十”,联系生活,你还在哪里见到过11~20这些数?整节课层层递进,在初获数感、发展数感、丰富数感以及内化数感中提升了数感。
李巍巍《8、9的认识》
李巍巍老师和一(1)班的孩子带来认识数字8和9。从数一数,数学过的数字0、1、2、3、4、5、6、7这8个数宝宝引入数字8,再通过魔法让数字0变成数字8,数字6翻跟斗变成数字9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认识数字8和9。接着让学生观察,寻找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然后让他们回顾可以用不同方法表示出8和9。再让孩子说一说怎么比较8和9的大小,在尺子身上找到8和9的位置。最后练习区分序数8跟基数8,并尝试写一写数字8和9。李老师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年轻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02
【活动思考】
精彩的课堂拨动着每一位师生的琴弦。课后,徐大彬校长、陈娇锦副校长、教研处主任谷滔滔老师以及各位新进教师携同瓯北三幼的几位老师一起展开了探讨,大家畅所欲言,既充分肯定了新进教师课堂中创新的思维模式、扎实的教学方式,又指出了课堂中一些不足之处,让各位新进教师茅塞顿开,同时鼓足了教学相长的勇气。瓯北三幼的老师也谈了观课后的感受,感叹孩子经历两个月小学生活的巨变,感叹小学老师精湛课堂教学艺术。两校还就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交流了意见。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此次活动的开展,让新进教师明晰学校教研方向,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搭建了一个友好的平台,相信有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新进教师的教学智慧相结合,瓯北三小将迈着更稳健的步伐前进,教学之路终将走出属于自己的宽度、深度、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