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角度探讨长江放流鱼的若干问题
(2014-10-21 10:48:35)宜昌市六中806班
生长在三峡大坝所在地宜昌,对于母亲河长江以及长江里的鱼儿们,我一直深怀感情。 从5岁起我就开始跟随爸爸一起在长江边捕小鱼小虾了,捕鱼是小学阶段和爸爸在一起每个夏天的主要玩耍活动,为此写过《长江边抓小鱼虾的窍门》一文,居然获得了宜昌市中小学生科技小论文一等奖,后来又写了《餐桌上的长江鱼哪里去了?》等等文章后,逐渐让我意识到长江里的鱼类不仅给我们的餐桌提供长江鱼,而且还维系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然而各种原因如环境污染、水利工程、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鱼类大量减少且生态系统毁损。于是,虽然夏天还是经常在江边玩儿,但是已经彻底放弃“小渔民”的身份了。
慢慢的,我观察到长江边除了各种捕鱼人群,还有一些人是专门往长江里放鱼,而那些放生的鱼有时候规模很大,大量的飘在江边,时不时在江边掀起一阵子的捕鱼人潮。我在想,这些被放生的鱼如何能够和江里鱼一样健康的游泳,避免被重新抓回餐桌的命运呢?于是,通过在百度检索“长江放养鱼的技巧”,结果发现很多长江沿岸各地有关“放流鱼活动”的新闻,而且放流鱼的数量极其巨大,通常为成百万到上千万尾鱼苗;
什么是放流鱼?即采取人工方式繁殖鱼苗后再放流回长江里生长。放鱼的活动被称为“放流鱼活动”,被放养到长江的鱼苗被称为放流鱼。鱼类人工繁殖放流是目前我国保护长江珍稀鱼种如中华鲟和促进渔业生存如四大家鱼等的主要方式。依据放流目的,可以将其分为资源增殖性放流,物种保护性放流与生态修复性放流。资源增殖性放流是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力,提高渔业产量,放流对象为重要经济鱼类;物种保护性放流是为了增强鱼类种群自我更替和发展的能力,保护和恢复地方鱼类种群; 减缓水利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影响,放流对象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受水利工程影响较为显著的特有鱼类;生态修复性放流是为了变动水体中的水生生物群落及食物网中缺失的物种,完善食物网结构,促进水域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
宜昌葛洲坝的下游正是我国最重要的长江放流鱼地点之一,这让我弄明白为什么每个暑假总有几天江边抓鱼的人群如潮,可能正是流放鱼的日子。进一步了解长江放流鱼背后有关信息,我的心就开始流泪了。因为在大量光鲜热闹的“放流鱼”新闻报道活动背后,是令人震惊的事实:长江生态环境已经严重破坏,长江里的野生鱼类的种类和绝对数量已经大规模消减,即便目前采取的人工鱼类繁殖技术和长江放流鱼措施,我们的母亲河的珍稀鱼种已经灭绝殆尽,长江鱼类种群消减和经济鱼类产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究竟怎么啦?为什么长江生态环境会持续变坏?为什么流放鱼不能够阻止鱼类种群消减和经济鱼类产量下降?我们该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都映入了我的脑海,我想寻找答案。
于是,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利用三峡大学的“中国知网数据库”围绕“长江放流鱼”、“生态保护”等检索词,获得了不少有关长江流放鱼以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文章。经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我归纳了从生态环保角度实施长江放流人工繁殖鱼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首先,
环境污染、水利工程、过度捕捞等是导致长江鱼类大量减少且生态系统毁损的关键病因,那么保护长江鱼和长江水体环境的关键措施是减少这些破坏因素,包括持续有效治理长江沿岸的环境污染企业,限制水利工程和渔业的盲目发展等,给长江水体自然净化和长江野生鱼和放流鱼的繁殖恢复提供足够的时间。如果长江里的鱼儿都不能够生存下去了,长江边的居民的健康生活也会同样没有保障。
其次是重视长江野生鱼栖息繁殖地的保护工作。因为导致长江鱼减少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长江野生鱼栖息繁殖地的毁损,从而阻碍了野生鱼的繁殖和种群的自然恢复。保护和恢复野生鱼栖息繁殖地也是促进放流鱼繁殖的关键所在。比如我经常去玩的江南“胭脂坝”等地方,就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长江野生鱼栖息繁殖区域,限制在这些区域乱挖沙或挖石头,适当增加草地面积,可能都是非常有益的。
其三是需要加强人工繁殖放流鱼种群搭配的研究。目前单纯从经济鱼流放增加渔业产量以及单纯从珍稀鱼类物种保护角度流放极少种类的珍稀鱼类,因为鱼类的食物链的不完整,所以很难促进长江野生鱼种群的自然恢复,渔业产量自然也得不到应有提高,珍稀鱼类也并不能在长江有效繁衍。因急功近利而不尊重科学的选择性鱼类流放,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其四是需要加强对社会的科普和宣传教育,切实保护放流鱼,同时控制住外来鱼种在长江里的流放。近些年来,外来鱼种如食人鲳、清道夫鱼和巴西龟等侵入长江,威胁长江水域生态平衡的报道越来越多,专家认为其中很多外来鱼种都是因为好心的市民“放生”的结果。所以不能随意往长江里放鱼。
第五是我伯伯的一个建议:能不能够采取一种新型的流放鱼的方式,即多频次小数量混合类型放流鱼呢?流放鱼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长江鱼的生态平衡链,而不是考虑保护少量珍稀鱼类,更不是考虑增加鱼类生产产量,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长江里鱼类食物链而设计混合类型放流鱼的种类和比例,加强对放流鱼效果的监控情况下,小规模多次流放鱼,观察能够改善长江里的鱼类种群平衡。
最后,我在此默默许下一个心愿,日后我要学习环保专业,为了促进母亲河长江的环保以及野生长江鱼类的恢复做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强大,长江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长江的野生鱼类能够形成自我良性循环的生物种群圈,从而告别目前的“放流鱼”尴尬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