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循证医学的体会201310604004
(2014-06-03 20:22:05)
标签:
方清循证医学思想宜昌中心医院 |
分类: 循证医学分享 |
循证医学,第一次看到这个名词的时候就是我选择这门课的时候,当时怀着好奇的心情选修了这么课程。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循证医学,顾名思义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开始觉得这是一门内容比较简单,很容易学的课程。但自从开始了循证医学的学习,我彻底地改变了这种幼稚的想法,渐渐地被它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开始认真地尝试一点一点地去读懂它。记得,第一节课时,方老师就问我们:什么是循证医学?同学的答案和我的理解差不多。到底循证医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通过选修循证医学这门课程,现我就对学习循证医学的体会总结下: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主要区别
|
循证医学 |
传统医学 |
证据来源 |
临床研究 |
实验室研究 |
收集证据 |
系统全面 |
不系统、不全面 |
评价证据 |
重视 |
不重视 |
判效指标 |
病人最终结局 |
实验室指标改变及中间指标 |
治疗依据 |
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 |
个人临床经验、基础研究/动物实验的推论 |
医疗模式 |
患者为中心 |
疾病/医生为中心 |
三、循证医学的证据
课堂上老师经常强调证据及其质量是循证医学的关键。它的最大特点也是评价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时,必须以患者的“预后”为指标,进行大规模、随机、有对照的研究,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遵循证据是循证医学的本质所在。那到底关于临床研究证据该如何分级呢?循证医学将证据(主要指临床研究证据)分为五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病例系列报告、低质量队列研究及病例
Ⅴ级:专家意见(缺乏严格评价或仅依据生理学/基础研究/初始概念)
其中Ⅰ级研究资料的可靠性最高,而Ⅴ级为最低级别,五级证据的可靠性依次降低,。循证医学是建立在完善的五级证据数据库的基础上,将个人的临床专业技能、病人价值和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特别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研究证据相结合,作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决非盲目地"照章办事"。
四、证据的检索
渐渐地熟悉并掌握了所学的一部分循征医学的内容后,自己也多有感触,并在课余时间尝试着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践。虽然这只是很肤浅的东西,但是,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知识。对于我们所需的证据该如何获得呢?目前单一的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系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检索系统能提供比多元搜索引擎更丰富的检索途径与检索功能,并且有的还能提供全文,因此,在需要进行较为全面和仔细的检索时也可选择这些单一的循证医学证据检索系统进行检索,以提高检索效率,避免漏检。但是,也不是盲目的去检索证据,我们需要按着一定的检索步骤来进行,这样才会省时省力。证据的检索步骤大致如下:
①分析信息需求:一个完整的问题往往由一些单元概念组合而成,应对能回答该问题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
② 选择数据库:根据检索的目的和现有的条件, 先检索最相关的数据库,再
检索其他基本相关的数据库。
③选择检索词:将信息需求分析获得的主题概念转化成将要检索的数据库检索词。
④制定检索策略式:制定适用于检索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式
⑤评价检索结果:得到初次检索结果后,即可明确得知本次检索的范围是否合适或过宽、过窄。
⑥必要时进行再检索
五、循证医学的基本临床实践过程
上了几周课程后,自我感觉都能听懂理解,但课后再回想总有种云山雾绕,不知所云之感。似乎理解了,又似乎是没理解,如果让自己尝试着去实践的话,并独立完成一篇系统评价,我将如手捧一乌龟,想吃却无从下口。那到底该如何进行循征医学的实践呢?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临床实践过程分“五步骤”:
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针对具体病人收集临床资料,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
2、收集证据:收集解决问题的最好研究依据和诊疗证据。
3、评价证据:严格评价研究依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证据来源按其可靠程度的不同应进行综合性评估,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系统性评价或荟萃分析是最佳证据。
4、应用证据: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具体病人的处理,即最佳临床决策=实践经验+临床证据,当然,病人的意愿也应充分考虑在内。
5、实践总结:对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出预后评价,并根据情况调整诊疗计划,以提高下一阶段或下一次循证医疗的水平,力求达到最好的临床预后。
六、循证医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