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我对“循证医学“这个名词的感觉陌生又熟悉,本科学习有所接触并且临床老师常常把循证医学挂在嘴边,我以往对循证医学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就简单浅显的认为根据证据指导临床诊疗。然而这学期选修了方清老师主讲的这门《循证医学》课程以后,我才认识到之前我对循证医学的理解太简单太片面了。方老师告诉我们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的准确定义为:认真、明确和明智地应用现用的最好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并对患者作出医疗决策。循证医学的几个主要内容包括最佳(即最权威,最新,可获得性)的临床证据,医生的经验,病人的主观意愿以及监督、反馈。循证医学相比传统医学其优点体现在全面系统的研究证据,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以病人的最终结局为考察指标,而重视证据的评价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循证医学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解决现存的临床问题,不断优化现有的诊疗方案,通过深入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预防能力,更准确的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最终有效的服务于患者,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Sackett等认为,应该根据可靠性来对证据进行分级。目前证据的分级有旧五级、新五级和新九级。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来源包括: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及汇总分析。这些证据在临床应用时的价值是不同的,根据证据的分级,认为I级和II级证据为最佳证据,是对临床进行评价的金标准,可以指导医生诊断和治疗临床疾病。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在证据分级当中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最可靠的临床研究证据。它是通过全面收集全世界所有相关研究,对所有的研究逐个进行严格的评价并联合所有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而做出综合结论。Meta分析是系统评价的一种,也称荟萃分析,它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收集到的多个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提供量化的平均效果来回答研究的问题。Cochrane系统评价是通过收集、评价和合成日益增长的原始临床研究结果,得出有关干预措施的综合效果,为卫生决策和临床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它是1979年由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Archie
Cochrane首先提出的。Cochrane系统平均相比一般系统评价其资料的搜集更为全面,质量控制措施更为完善,具有规范的方法学并不断更新和及时反馈意见及修正。它是循证医学中最高质量的证据。因此,在医生的临床诊疗活动中,需要不断的查阅相关最佳证据对自己的诊疗方案进行更新,所以学会如何查找最新最可靠的证据至关重要。方老师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查阅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学习一级证据,还可以通过浏览Cochrane
Library,指南数据库,循证医学评价等网站了解二级证据。
而作为临床类研究生,我们也需要学习如何对证据作出评价包括meta分析等。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提出临床问题,在这里,方老师要求我们要遵循PICO原则,包括问题的对象(patient)、干预措施(intervention)、比较因素(comparison)和结果(outcome)。此外,循证临床实践的实施则有以下4个步骤,简称4A,包括①提出临床问题(ask
clinical question)②获取最佳证据(acquire the best evidence)③评价证据(appraise
the evidence)④应用证据(apply the evidence)。
说方老师教我们如何对证据进行评价,不如说这门课教会我们更重要的是循证医学的精神,不论是作为一名医生或是一名研究生,我们要有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在临床上我们遇到很多问题,遇到困惑的时候,我们不妨多学习最新的最佳的证据,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个体化的合理的应用到自己管理的病人身上,这样不仅提高了我们看病治病的专业能力,还能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做到对这一证据的亲身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学会如何对证据进行系统评价才能从根本上为临床决策和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可靠的证据,不断推动临床医学的进步。虽然循证医学在现今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仍有很多像方老师这样的学者在为之不断的探索和奉献,因此我们要怀有希望,时刻以循证医学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循证医学的发展势必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