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国培2012)
(2012-12-07 23:08: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培训 |
文本解读的重要性
--培训心得6
今天,培训第六天。
上午李德树教授,也是我们学习班的主管,给我们进行了《有效教学的了解》的讲座,风趣而内容广博。互动性很强。
但我最受益的还是下午四川师范大学的李华平教授的讲座《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或许这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能让我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今天下午的课也是用时比较长,但也希望李教授能接着讲完愿望的强烈想法。
我也曾参加过网师培训的《文本解读与设计》的课程,在其中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文本解读的方向和意义,我再也不会幼稚地问:“这样深的解读对学生有意义吗”这样无知无畏的想法,读了王荣生的一系列收,我也明白了讲什么(课的内容)比如何讲(课的方法)更重要的道理,也在网师魏智渊和干国祥老师的引导下,读了一系列的文本解读的有关书籍,这一年,让我感觉自己收获不小,像孙绍振教授的几本书《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文学性讲演录》《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等,你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还有葛兆光的《汉字魔方》等,也包括像《千面英雄》、《人间词话》等的阅读,还看了像干国祥老师、王君老师的一些课堂实录,也亲自参加了对一些文本的解读和设计的练习,但最终未能坚持下去。但至少我明白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但不管怎样,我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还很低,需要不断地阅读,不断的修炼,才最终会有进步。
今天,李华平教授讲的可能操作和实用性更强一些,更符合用于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李教授理论方法和实际示例结合,讲得深入浅出,特别具有可操作性,但李教授认为这是他的研究,是唯一这些天不将课件拷贝给我们的老师。我现就笔记整理如下:
作为知识的文本解读方法,应是程序性的知识、原理性的知识、言述性的知识,是可传授的。
并讲了文本解读方法知识开发的途径:借鉴中国古代的文本解读的方法:1、知人论世,2、以意逆志,3、仔细领会,4、注重比较,5、分级解读,6、诵读涵咏法;借鉴西方现代的文本解读的方法,主要是“新批评派”:1、作为原则的“细读法”,词义分析—结构分析—语境分析,2、切入角度一:语义分析法、词义分析法,第一步:找关键词,第二步:分析关键词;第三步:以关键词为核心,分析人物形象和文本主题;3、切入角度二:双重情节分析法;创造文本解读的方法:1、创造模式:体验创造式:亲自解读—提炼关键词句—行成解读方法—反复骓验证解读—修正解读方法;分析创造式:分析解读文章或教学案例—提炼关键词句—形成解读方法—反复验证解读—修正解读方法;
整体把握文本的方法:一、打开天窗法:“读书先看皮,看文先看题。”作用有:知体式、明内容、晓意图、窥特色;子系方法还包括,结构分析法、添加成分法、研讨评论法、另起炉灶法等;二、结构类读法:1、提取表层结构:举例:《中国石拱桥》提炼为:引出中国桥—分说典型代表—延伸说发展;《神奇的极光》:引传说—说极光—分成因;2、提炼深层结构,针对大成篇的文本的思维结构,着眼点不在于一个个具体文本的结构,在于一类文本结构;三、一语立骨法,这个讲得很详细,通过抓取,分析承载文本主旨,主线和作者意图的“一语”: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迅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文本的方法还有:线索求解法、层层剥笋法、追根溯源法、主问题索解法等。
文本局部细读的方法:中国金圣叹批水浒的举例(刚好,这次学习我带的就是这本书),英美新批评。一、语法分析法,引了叶圣陶的话,讲了解证关系的结构,并说精要好懂的语法知识是文本细读的重要抓手;二、细节揣摩法;三、比较推敲法;四、替换比较法;五、矛盾揭示法、还原法、想象补白法……
唉,意未尽,时间已到,后面的方法只是一闪而过,只能也只有无限期期待下次的讲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