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展现教育教学成果

(2012-12-03 21:11: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培训

如何展现教育教学成果

    今天正式开始培训。在第一教学楼E-207号阶梯教室。到教室有点晚了,只好坐在最后一排。

    上午是卿平海老师的讲座。一听到这安排,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听的太多了,翻天覆地都是老东西,似乎有应付之嫌。听卿老师讲《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教学经验的提练与建模》内容,开始有些抵触,不太想听,就看自己带的书《金圣叹批评水浒传》,我一般就是这样,若不太想听老师的讲座,就会拿出自己的书来看,既然是来进行培训,就在这样有空的时间里多读些书,总比浪费好吧,反正既来之,则安之嘛。可听着听着,在似乎类同的内容里,我也觉得卿老师计的一些内容还是可以听的,是否自己有些过于自大了,或许是培训多了,反而觉得有些内容看似类同,就不够静客观地虚心学习了呢。与别人交流,要用发展的动态眼光看,毕竟别人是专业人士,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放下书,开始认真听起来了,并做好笔记。跟随着卿老师的提问互动,我想,也算是对自己教育教学这么多年的一种反思吧。

    你最有效的语文教改小故事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还真难找出自己另自己信服而自豪的教改融合,二十多年了,若要说,似乎就是那小小的课前自我检测,但效果太功利化,直指应试,这一年来,似乎自己在慢慢舍去。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语文教改与众不同之点是什么?用五个词语,再减为三个。 我试想了一下,也很难有个核心理念。想想:教学二十多年,似乎一切围着考试转、围着学生转,似乎全没高屋建瓴地想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的理念问题,而随着教学时间的增长,似乎以经验卖老,更多地将责任放到了学生那里,将问题归咎到学生的身上,很少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

   接着是你的语文教改核心经验的思想内涵是什么?你的语文教学核心经验的操作策略是什么?你的语文教改核心经验怎样进行课堂建模?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体现自己观点?这一个个问题,问得很实在,但要回答好,真的要经过一番思考,若付之于行动,那将是极具勇气和艰辛的,若是以往经验的归纳,那将是高理念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是有思想的教育教学,可面对这些问题,我无以回答,但值得自己回去后慢慢思索,自己在这些方面如何去寻找答案,用这些问题,引导自己更好地走向更深入的教育教学工作。

    下午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任运昌教授的讲座《语文教育叙事研究及其成果表达》,这个内容11月份在省名师培训上刚听过,但内容几乎已经忘记,今天在听,也处算是一种温习而知新吧。

    任教授提到的朱永新老师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共同体这教育教学三宝我是认同的,我也真希望我们的培训也从这三方面入手,可这些培训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浮躁大于安静,功利大于理想,也如今天的这两堂讲座,不是说教育教学成果显示不重要,但过于功利,为

 

了出名、形式,反而不是好事。因为我觉得教育教学叙事也好、成果展示也好,那是老师来自于一线教育教学的真实感悟,内心震动,而现在的应试教学,有太多的老师没时间思考,没时间上升到理论,更没时间写,他们几乎将所有精力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批改作业,出试题、讲试卷上,那是他们要面对的行政评价和最直接有效有利害关系的东西。而真正的这种成果展示,未必用了精力用了时间就能有所收获,关键还在于你的水平,老师的学习和笔耕不辍地长时间练习,你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吗?而若写的目的是别有所图,我想:那是很难坚持的,因为这条功利路,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不如其他方式来得快,来得轻松些。谁会用这样的方式追逐功名利禄呢?

    所以今天的讲座,我觉得老师们完全可以从精神的高度方面来说,可为何还是从评职,评特级等功名化的角度来说,似乎他们也没有自信:现在还有多少人和老师在乎精神的丰富,在乎精神的幸福?!还不如说功利方面的。

    但他们其实错了,我想:真正坚持写教育教学叙事和日记的,正是那些追求精神乐趣的老师,说实话,我从昨年的骨干教师培训后,就开始尽全力坚持写教育教学日记,这一年了,我写了近200篇了,除了假期和周末未写外,几乎都在坚持写,心里支撑我的,真的是那份信念、对教育教学的一种精神信念: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的信念。我感谢骨干教师培训给了我写教育教学日记的勇气和信念,但我愿以后的培训,给我更多精神上的支持,而非这种让人迷茫浮躁的东西。

    我想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叙事和日记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记下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用来反思,用来更好地教育教学学生,记下那工作中的东西,让自己的工作更有幸福感和丰富感,而这样的最终成果,是学生,你曾教过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成人,而不是其他的。正如,我看苏霍姆林斯在《给教师的建议》的《我怎样写教育日记》中写到,他所写的都是教育教学中的平凡之事,目的是反思,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其他的:

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

……

教育概括的途径就是这样:从初步的观察和简短的记录,到全体教师进行广泛的研究工作,再到深入地钻研学生头脑和意识里发生的过程的实质。我在上面所举的例子,对于教育

 

概括和整个教育领导的逻辑来说是有典型性的。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到做出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这是我们学校领导人应当每天在走的一条路。

思考记事簿里所记的东西,是我对自己一天工作的总结。我的记事簿里另外分出一栏,我把那些带一般性的结论、概括,专门记入这一栏里。这种记录不多,不是每天都有的。而到了一周的末尾,我把这个期间所听过的课通盘思考一遍,从大量的事实中抽象出来,着重研究最主要的东西。下面是我在一个星期的末尾所思考的几条主要东西,并且在以后记入记事簿里的:

1.教师的脑力劳动和学生的脑力劳动相一致。教育过程的技巧就在于,要使学生的作业形式反映出他们的思维过程,使教师有可能根据学生活动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学生是怎样思考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等。如果教师要等到上课结束后才去了解学生哪里懂了、哪里不懂,那么他的工作就是盲目的。

3.注意力并不靠什么专门的教学方式来维持,而是首先取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性质。目标明确、思想专注——这才是注意力的主要泉源。应当尽量做到使思维的努力和意志的努力统一起来。

5.记忆力过度疲劳——是智力衰竭的原因之一。必须特别细心地对待记忆力这件娇嫩而精细的东西。有一些思想和词组是特别难记的。无论如何不应当使儿童的记忆力过度疲劳。当你刚刚发现疲劳的征兆时,你就要设法给儿童变换一种不需要随意识记的活动去做。

这些记载是进行概括性总结的素材。按照同样的原则,在一星期末的时候,把日常工作中其他方面的概括性的想法记入记事簿。如:检查教师的课时计划,查看书面作业、教室日志,观察复杂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有关师生之间、各个班级和各个年龄的集体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的问题等。下面是在一个星期末所写的几条:

1.真正精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不把教材的提纲写进课时计划的。他的知识就在自己的头脑里。课时计划只不过是对教材的教学论的加工而已。这是一种有趣的现象:如果教师死守住讲课提纲,如果教师很费劲地寻找着他要讲的话,那么学生就很难听懂教师所讲的东西的意思,他们的头脑里就会是一团乱麻。

……

下面我再举出在几个星期的末尾所写的关于教育工作的几条想法:

1.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作用应当是非常细致的。不要让学生(特别是少年)感到,人们专门地“整”他是为了拿他作靶子来教育别的人。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在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关

 

系上可能出现的最不好的现象之一。它会使少年学生对自己的命运抱着无所谓的、满不在乎的态度。不要让学生感到他是供人做试验用的兔子。

2.担任少先队辅导员的女教师到区里的一所学校里参加一次讨论会。她回来说:那里举行了一个有关道德问题的示范性辩论会。一群七年级学生在那里辩论,二十位辅导员在旁边深入思考地研究“教育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可以把学生的心灵拿来供展览用吗?这种做法不是在少年身上培养虚伪的作风吗?

    我觉得,教育教学日记就是这样实在、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灵动的随笔记录,而不是文采斐然、词藻华丽,内容经过精雕细琢,用来发表的所谓作品。因为教育教学日记真的是用来为你最好的作品:学生服务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