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
(2022-11-26 18:45:00)| 分类: 读书感悟 |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创作的文艺理论著作,1981年首次出版。
该书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涵盖了歌舞、建筑、雕塑、诗词、绘画、宗教文化,是我们华夏文明古国的美的巡礼。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一本书读完之后,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平安定,从一些彩陶纹样就可以看出,比如那些鱼纹、蛙纹、水波纹饰都和生活息息相关。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的过程。书上说的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说到“美”,那不由产生疑问,美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有些东西美而有些又不美?美的标准是什么?美是独特的还是普遍的?这些问题都引发我们深思。美学,是从古至今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生活离不开美,但当我们突然被问到什么是美时,可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毕竟,美的标准不同,存在即合理。
作为老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借助丰富的教材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借助文字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感受、领悟文字之美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学生在美的篇章中能唤起情感共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那美定会在课堂中流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真正美起来。
其实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它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真正的美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和相互和解,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去细细品味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