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的历程》读后感

(2022-11-26 18:45:00)
分类: 读书感悟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创作的文艺理论著作,1981年首次出版。     被称为是美学启蒙的教科书,在中国美学史上是浓重的一笔。翻开这本书,仿佛在看一本有画面的历史书。从远古时代的图腾,到明清的绘画与工艺。从行云流水的中国书法,到伤感文学的红楼梦,作者用短短十几万字铺展开来,却将中国历史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该书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涵盖了歌舞、建筑、雕塑、诗词、绘画、宗教文化,是我们华夏文明古国的美的巡礼。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一本书读完之后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原始社会先人们创造的那些古朴、美丽的纹饰。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经历了或交叉着不同阶段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大概相对说来比较和安定,从一些彩陶纹样就可以看出,比如那些鱼纹、蛙纹、水波纹饰都和生活息息相关。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的过程。书上说的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说到“美”,那不由产生疑问,美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有些东西美而有些又不美?美的标准是什么?美是独特的还是普遍的?这些问题都引发我们深思。美学,是从古至今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生活离不开美,但当我们突然被问到什么是美时,可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毕竟,美的标准不同,存在即合理。

作为老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借助丰富的教材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借助文字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感受、领悟文字之美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学生在美的篇章中能唤起情感共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那美定会在课堂中流淌,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真正美起来。

其实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它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真正的美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和相互和解,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去细细品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生活随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