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
(2022-08-04 20:08:11)| 分类: 生活点滴 | 
很长时间没回老家了,昨天回老家的时候特意去姑姑家看望了一下姑姑和姑父。上初中时,只要是天气不好,我就会住到姑姑家里,因为姑姑村离镇上的中学比较近,那段上学的日子让我与姑姑家有了特殊的感情。参加工作后,除了逢年过节会到姑姑家外,只要是回老家我都会顺道到姑姑家坐坐。
一、特殊纪念奖章
昨天到姑姑家时,一进客厅我就被北墙上那金光闪闪的“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所吸引,在他们这座并不宽敞的瓦房里,室内略显阴暗,金黄的纪念章显得格外的耀眼。我问姑姑这个纪念章的来历,姑姑指了指正在忙着给我们倒水、并不善言谈的姑父说:“这是你姑父的‘宝贝’,你得去问他,他一般谁都不让碰!”
以前只知道姑父是一名党员,曾经当过兵,小时候在家里也看到过他穿着军装的照片,但我对姑父的过往的经历知道的却很少,因为他从未给我们提及自己当兵时的事情,他好像有意的在隐藏那段无私奉献的日子。
姑父知道我是一名党员,看我对纪念章很感兴趣,就小心翼翼的把它取下来递到了我的手里,这个纪念章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正面由党徽、五角星、旗帜、丰碑、向日葵、光荣花、光芒等元素构成。借着这个“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在我的不断追问下,姑父才慢慢打开了话匣,给我讲述了他当兵5年的经历。
二、无悔青春岁月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国正在兴建铁路。姑父1969年入伍,当时只有19岁,他如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铁道兵,被分配到了前沿的基建单位。和他一起在我们乡当兵的有50多人,从山东临沂出发,坐着闷罐车到徐州转车,又经历六七天才来到云南的基建阵地。一心想学开车的姑父却因为是个初中生的原因(当时初中学历的人并不多),被当时北京军官学校毕业的指导员看中,成为了连队里的统计员,这样他随着指导员辗转了更多的基建现场。由于各个方面都表现优异,姑父在当兵入伍的第二年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所以他也成为了第一批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党中央2021年首次颁发的纪念章,颁发对象是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
姑父当兵五年,一年在云南,四年在四川,每个月领6元钱的生活补贴,吃住都在建设一线。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紧迫,五年间他一次家也没有回。正是一批批像姑父一样的铁道官兵,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作风,风餐露宿,连续转战,艰苦奋斗,为国家修建了一条又一条钢铁大道。
三、幸福晚年生活
在退伍之前,姑父有着几个不同的选择:一个是继续随部队入藏建设;一个是到新兴城市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美誉的攀枝花;再有一个是响应毛主席“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建设家乡”的号召。姑父最终选择了后者,回到了家乡,成为了一名农民。回乡后,他积极投身到村庄的建设中,因为在部队有统计的基础,所在被推选为村里的会计,他继承和发扬了部队里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全村人一起开渠修路,让贫穷落后的村庄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年过七旬的姑父对现在的生活非常的满意,他告诉我,当兵5年,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导250元的补助款,同时还可以领到160元的农村老人补助。姑姑因为残疾加上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补助每月也可以拿到400元左右。这些钱对于他们老两口来说已经足够了。国家为他们退伍军人办理了免费公交卡,当他刷卡听到军人卡的回应后,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非常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他们这些老年人可以在晚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当兵那五年是他永远值得珍藏的无悔青春岁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奉献,姑父只是千千万万铁道兵中普通一员,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才为祖国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好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