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都好有讲究,“七不出,八不归”真正含义原来如此

(2017-02-28 21:57:39)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p0qTvmx8IB2L4L9q2Zl9H9tS82E5gXDyuREIicwuP9BbPXv7OPib9rVxsr83zCDYYeng3gQI45rv4zJuICWibQe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文:张扬


春节刚过,相信不少微友又多次听到“七不出,八不归”或“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句话,说什么农历的初七不出门,初八不回家。更有人连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都算了进去。也有解释是出门要择吉日,一般的规矩是农历逢七的日子不出门,逢八的日子不归家,逢九的日子出门最好,所谓的二五八,不归家;三六九,往外走。总之,都基本和出行的日子联系起来。


笔者要说的是,这句老祖宗留下来的教育人的俗语确实和出行有关,但与“初七”“初八”风马牛不相及。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男人是一家之主,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不便抛头露面的妻室,所以他们在出门前,必须安顿好家里,让一家人衣食无忧才行。故,七不出,就是说没有办好七件事不能外出,这七件事就是开门七件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p0qTvmx8IB2L4L9q2Zl9H9tS82E5gXDuX10Tf1vIAtOIEUZkS0RQrzLzOsicJ74gI9VmbX5mjqMPwoQ9HtvpK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当然,所谓的七件事,也是泛指,总之,要安顿好家里的生计,才好出门。类似的话还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过来就是:“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七不出”强调了男人的家庭责任,“八不归”则是对男人社会责任的要求,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就不要回家,不能回家,无脸回家。


这八件事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也是人生的八德,我们传统社会最为强调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p0qTvmx8IB2L4L9q2Zl9H9tS82E5gXDicP4zSXepKiccpScibrluTZmKz4dpS0P4iayzBvQFu3EonDAmIbNsPdOd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故,“八不归”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外面违犯了“礼、义、廉、耻、忠、孝、信、悌”这社会八德中的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无脸回家面对家人的。


所以,“八不归”是对外出人的一种心理警示,时刻约束人们不要做出不好的事情来。


一句话,我们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博大精深,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遗训都有其深刻含义,我们不能只通过其表面意思去理解,也不可认为是封建迷信,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通过学习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并深刻地去感悟,去践行。


共勉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