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钢铁产能和超低排

分类: 读书和工作心得 |
说到全国的环境保护,关注点莫过于钢铁行业,一是这个钢铁行业的产量实在太大,二是钢铁生产的流程长,污染物排放环节多、总量大。目前正在全国强势推进的超低排放就是针对钢铁行业的。作为这个行业环保的人士,我经常想一些和领导不一样的大问题,可就是没有当上领导。
第一个大问题是:中国的钢产量确实大。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10.5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0%,钢材产量13.25亿吨,净出口约3340wt,也就是说年年月月时时都在讲的钢铁产能过剩的这个行业,产品的97.5%其实都在国内消耗了,派上用处了,这也就是国家虽然严格限制各企业产能增加,但各企业仍然想方设法增加产能的原因!有钱赚呀,民营企业没有人傻到到连年亏本还连年增加产量吧。
这就导致一个很可笑的问题:几乎每个钢铁企业都隐瞒实际产量,因为你不隐瞒环保就不批准,有时候还要查你!但钢协其实每年都有真实数据,发改委也有数据,因为钢铁这东西不能当饭吃,尤其是不能自己当饭吃,也不能进超市几斤几两的微信支付宝扫码购买,它是大宗商品,通过财务、纳税等一查,各家产量就一清二楚的,但大家(钢协、发改委、工信委、环保、政府、企业、环评等)就是心知肚明的装着不知道,最最最最中国特色的揣着明白装糊涂!装的是糊涂吗? NO,其实装的政治站位!因为谁要明白的说出来,谁就惹事了,特别企业自己和环评机构。但有时候环保部门却偏偏要去讲明白,这一来了,坏菜了,还得另外搞套假帐对付你,包括原材料和销售的假帐,其实你根本不用去企业查,去钢协和交易平台查就知道了。
能不能不隐瞒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用消费品生产,八仙过海嘛,你说产能过剩,大家却都在使劲生产,产品也没有见倒进海里的;你要真想限制全国总产量,可用提高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环保排放标准、产品能耗标准、产品用水标准等)来限制嘛,办法多的是,为什么要靠心照不宣的假话来达到目的呢。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目前正在开展的钢铁企业的超低排放问题。全国钢铁企业这么多,污染物排放量那多大,这几年治理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金何止万千亿,所谓环保督查、检查等也主要是针对钢铁行业的,总体上效果也是有的,但似乎不如理想的那么好。
钢铁生产是一个很复杂的流程,污染物可能逸散、泄露的环节非常、非常多,要做到完全没有泄漏几乎不可能, 就好比家庭主妇和面,一点都不洒到案板外太难,洒出来的怎么清扫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清洁生产和超低排放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最好?车间内、廊道内、厂区内的环境、卫生能不能保持得最少像公共厕所一样?或者像懒人的厨房一样?或者像会议室一样?一般领导和专家是很难说清楚的。依据我自己的实地踏看、思考、判断,觉得大部分问题通过加大非技术成本是可以解决的(如廊道和车间的彻底封闭,用空调解决降温和通风问题),而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如推焦装煤等的泄露)不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简单的改造维护是很难有实际效果的。做到极致,钢铁行业还有没有利润,我没有研究过,没有利润时谁还去做呢?
所以,我在想,既然钢铁行业的生产地位和污染治理是如此的重要,而且这个“重要”还是长期的,稳定的,没有所谓朝阳夕、阳之比,建议国家建立一个长流程的示范钢铁企业,规模在300wt以上,包括员工的工资福利等,一切自负盈亏,市场、员工福利、社会责任等都要承担。环保上执行国家最严格的规定,特别是无组织排放的各项措施的效果,由权威机构对各个生产环节无死角进行自动和人工监测,那么它的环境治理现状,就是全国所有钢铁企业的榜样,他能做到什么样,你也应该能做不到,做不到就关了你,那还用得着隐瞒产能、做假帐、核查排放总量等以及各种无穷无尽的技改折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