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极图S曲线之妙(一)

(2011-12-14 08:55:13)
标签:

潘毅教授

易经

中医文化

太极图

太极拳

曲线

杂谈

分类: 道之篇

太极图中有一S形曲线,对阴阳学说诸多内容的说明可显种种妙用,太极图亦可因此而旋转起来。欲知太极拳缠丝劲以及随曲就伸的练法、打法,需先明此S曲线之内蕴。(国学、武术、太极图、太极拳、中医文化、阴阳学说。转载需注明本文属潘毅教授原创。)

 

若太极图以一直线匀分阴阳,虽也可构成两仪,但阴阳的诸多妙用却难以一一尽现。现太极图中为一S形曲线,阴阳鱼的种种妙处每因此而显。

 

阴阳对立制约:制约是通过阴阳相互间的消长进退来体现,只有曲线才能将进退生出诸般变化。直线的最好功能是分割,而不是变化。

 

阴阳消长:有此S形曲线则可显示由多渐少或由少渐多的消长渐变过程。

 

动态平衡:中间的S形曲线可使黑白两鱼的面积一样大,但又不是没变化的纯面积对比,而是每时每刻都处在动态的消长过程,并于此动态均衡中显示出“和而不同”的真和谐。

 

阴阳相互转化:S形曲线的尽头,就是阴阳的极处,转变由此而起。

 

阴阳互根互用:由S形曲线形成的阴阳鱼互缠,直接演示出“万物负阴而抱阳”的互根互用意象。

 

S形曲线还有更多变化:圆圈中一条S形曲线代表太极生两仪。若要表示两仪生四象则又如何画?很简单,以标准太极图为例,圆圈中沿纵轴线画一条S形曲线代表太极生两仪,若在横轴线上再画一条S形曲线,则为两仪生四象;同理类推,四象生八卦,则有四条S形曲线将圆圈平均分成八份;若以两分法分至则六十四卦,则有三十二条S形曲线将圆圈平均分成六十四份。若您将此图自己画一遍,就会发现,图中S形曲线越多,太极图旋转的感觉就越明显,旋动的速度就显得越快。S形曲线本就有动变意象,将之置于可旋的圆中,则动变的哲理就更著。

 

太极拳以圆为形,各种动作一分解,无非就是各种旋动的大圈、小圈、正圈、反圈、斜圈以及S形曲线。而行拳的内在劲道中有一种支配肢体作螺旋式缠绕进退的力称为缠丝劲。如此外为圆、内缠丝,则内外皆旋。不妨从物理学上思考一下,一个旋动的圆对外应该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劲道?当旋转加快时又是什么劲道?而外力作用到此旋转的圆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何况太极拳的内蕴绝不仅仅体现在物理学上。练太极的人常常要抖大杆,这练的是什么?一是练身手合一、内外合一的旋劲;二是当大杆旋动时,由于离心之力会引带出身体的不平衡,则练者当于此不平衡中寻回自身的平衡;三是学会对动态的圆、旋转的圆、弹跳的圆的控制。如果以为太极拳只能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而不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可说仍未悟太极之理及太极之用。杨露蝉当初在京城被称为杨无敌是以至柔与至刚相融打出来的名堂,并不仅仅是靠四两拨千斤拨出来的名堂。阴中含阳,柔中藏刚,随曲就伸,刚柔相济才是太极拳的本来面目。

 

(本文属潘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panyi1956,也可搜索“潘毅教授中医新浪”。博客开通的主旨就是我校今年校庆的主题--“学术会友”。我们可以一起把这里变成一个学术与文化心灵沟通的地方,欢迎您“常来看看、聊聊”。如果对这里还有些欣赏,您可以把“它”添加到你的收藏夹中,更希望您能把“它”介绍给您的朋友们,或众多的中医论坛以及各中医院校学生论坛(若转贴请注明出处,谢谢!),期可引出更多智者之见,以促中医学术之繁荣,中国文化之兴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