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一小骨干教师培养措施和方法
(2014-07-14 11:14:47)
标签:
教育 |
分类: A6(B18)特色创新 |
桥下一小骨干教师培养措施和方法
一、指导思想
名校长是名学校形成的关键,名教师是名校形成的基础。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品牌教师,争创品牌学校,树立教育良好形象,推动学校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桥下一小骨干教师培养措施和方法。
二、培训原则
1.校本培养与外出学习相结合。
2.理念培训与技能提高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整体培训与分层培训相结合。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让骨干教师真正做到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己任。
师德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让骨干教师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有强烈的开拓和进取意识,敢于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评价观。与此同时,关注骨干教师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有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心胸豁达;积极进取,不怕困难,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淡漠名利、立足奉献、以育人为己任,享受育人过程的苦和乐,从中得到精神满足。能够善待同事,形成和谐人际关系。
2.强化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切实提高骨干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使他们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较高艺术修养,有扎实的专业业务功底和渊博的知识,有较高的教科研能力,能较好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能够熟练灵活运用教材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除此之外,还要具有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为此,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并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进行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学校为骨干教师个人的理论和业务学习提供条件。一是在订阅购买专业性报刊杂志方面予以特殊政策;二是为骨干教师外出参加研讨活动、参观学习提供较有力的支持。
3.组织示范课、研讨会,突显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校拟定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示范课、研讨会。由骨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人的研究选题方向,组织相关教师共同示范及研讨。做到每堂示范课后由授课的骨干教师讲述个人的研究方案和教学构想,并相对完整地表述专题研究心得和教学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做到科学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4.加强校内“点带面”工作,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骨干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校内。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
5.“压担子”促使骨干教师稳定、持续发展。
学校为骨干教师稳定、持续发展创设有利的外部环境。对骨干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公开课及各类检查推举授课等,驱使教师“内动力”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教师的轨迹发展。经过3——5年的培养,让部分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师群体的领头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学校里有较大凝聚力;教书育人特色突出、效果显著,并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名牌教师。
6.营造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名师成长创造条件。
积极营造民主、活跃、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允许不同教育教学风格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科研上:采取不强人所难,允许自愿组合的原则。鼓励冒尖,允许暂时落后。在教学评价上:不简单用分数、成绩衡量,侧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7.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领衔作用——名师水平代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水平。
示范作用——青少年模仿的对象、崇拜的偶像,影响其成长。
激励作用——教师工作的参照目标,提高教师心理期待,形成心理压力,激发奋起直追。
凝聚作用——容易在教研组凝聚人心,形成正向合力,推动学科建设。
辐射作用——名师效应的光环作用,影响社会,辐射决策部门。
附:桥下一小骨干教师梯队名单
1.县级以上骨干、三坛教师(含市级学科骨干教师)
姓名 |
业务荣誉 |
|
姓名 |
业务荣誉 |
朱莺燕 |
县教坛新秀 |
|
李谊谊 |
县教坛新秀 |
陈鸳鸯 |
县教坛新秀 |
|
吴淑曼 |
县教坛中坚 |
兰根申 |
县教坛新秀 |
|
吴晓明 |
市骨干班主任 |
潘欢梅 |
县教坛中坚 |
|
李爱雪 |
县学科骨干 |
邹小芳 |
县教坛中坚 |
|
|
|
2.学区级三坛教师 |
||||
姓名 |
业务荣誉 |
|
姓名 |
业务荣誉 |
戚艳慧 |
学区教坛新秀 |
|
潘澄清 |
学区教坛中坚 |
李晓燕 |
学区教坛新秀 |
|
吴艳芳 |
学区教坛中坚 |
戚玉英 |
学区教坛新秀 |
|
陈海雪 |
学区教坛新秀 |
|
|
|
胡荷蓉 |
学区教坛新秀 |
3.校级骨干教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