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19法国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新圣彼得新教教堂gabykretz |
分类: 法国意大利 |
在斯特拉斯堡旅行,听当地人说,如果来斯特拉斯堡只看一个教堂,那就是新圣彼得新教教堂。我向来从善如流,因此欣然前往。新圣彼得教堂隐藏在闹市区的一个小巷里,很容易错过。教堂始建于13世纪,它没有著名的圣母大教堂精美繁复的雕刻和雄伟的外观,却有着今年去欧洲旅行给我最大震撼的教堂内部。
进入教堂就是中堂,空间高大,正前方是五拱券的哥特式十字架坛隔屏。它的上方华丽丽的管风琴。是由著名的管风琴制作家族Silberman在1780年制作。恰好赶上管风琴排练,不听不知道,这管风琴的音效在空旷高大的教堂里气势磅礴令人敬畏。如同罗曼·罗兰所描述的那样,“一个寒噤从头到脚,像是受了一次洗礼”。
五拱券十字架坛隔屏上是英格哈特描绘四福音书作者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的油画,创作于1670年。油画属于黑暗压抑系,在教堂昏暗的灯光下看清楚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圣彼得教堂有一段独特的历史很值得一提。自1524年,新圣彼得教堂一直是新教教堂。到了1682年,路易十四把十字架坛隔屏后侧唱诗班的位置划给了天主教使用。直到1898年,另一座天主教的圣彼得教堂修建完毕,本教堂才完全重新归属于新教。两个教派在300多年内能够和平相处,共用一个教堂,也算是个奇迹。

十字架坛隔屏有着色彩绚丽的拱顶,旁边一角修道士手捧杯子的雕像是13世纪的,表情相当呆萌。

新圣彼得教堂有一段独特的历史很值得一提。自1524年,新圣彼得教堂一直是新教教堂。到了1682年,路易十四把十字架坛隔屏后侧唱诗班的位置划给了天主教使用。直到1898年,另一座天主教的圣彼得教堂修建完毕,本教堂才完全重新归属于新教。两个教派在300多年内能够和平相处,共用一个教堂,也算是个奇迹。

十字架坛隔屏有着色彩绚丽的拱顶,旁边一角修道士手捧杯子的雕像是13世纪的,表情相当呆萌。
后堂是18世纪增建的,与中堂风格不同,有着华丽丽的巴洛克的装饰。
小礼拜堂隐藏在祭坛后面,天使雕像是雕塑家Ferdinand
Riedel的作品,这天使栩栩如生,五官完美标准,眼神清澈纯真,绝对是我见过最让人惊艳的天使艺术品。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雕塑家的创作原型也一定美的让人惊为天人。

后堂的一侧是三一礼拜堂,祭坛是Hans Hammer的大作,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的讲道坛也是他的作品。墙上的人物雕塑面部表情生动,而玻璃花窗艳丽华美。

后堂的一侧是三一礼拜堂,祭坛是Hans Hammer的大作,斯特拉斯堡圣母大教堂的讲道坛也是他的作品。墙上的人物雕塑面部表情生动,而玻璃花窗艳丽华美。

中堂有三个跨间,拱顶是交叉肋拱棱结构。拱顶与廊柱,支撑着中堂,造就出复杂的空间感。

中堂的巨大吊顶灯异常华丽,有着类似中国结的装饰,去年在巴尔干半岛也见过。

各处的天使挂灯也非常美腻。

然而新圣彼得教堂最有欣赏价值的是14世纪的壁画,铺天盖地地装点着四面墙壁与廊柱,在暗淡的光线里散发出一丝若有若无神秘的气息,相机难以捕捉。斑驳的壁画,脱落的墙皮,有一种残缺的美感,比那些完美无瑕的大教堂更能打动人心。



西墙上的壁画讲述的是十字军东征的故事,带着皇冠的都是当时欧洲各地的封建领主。

而中堂背后这副描绘加利利海风暴的壁画,则是模仿罗马圣彼得教堂乔托的“扁舟”创作的,下方的8个天使代表耶稣所说的八种福乐。即使经过了几个世纪,圣人金色的头环和圣船仍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细看这些壁画的笔触简单质朴,人物造型简练素雅,它们从中世纪走来带着岁月的痕迹,曾经见证过世事与人心的更迭,让人一见难忘。


几百年过去,教堂恢弘的穹顶,让人目眩的玻璃彩绘和残缺壁画,光与影,都不仅仅让人震撼,更让人浮想联翩。我去的时候刚好赶上法国艺术家Gaby Kretz的作品展览。在教堂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她的陶土人物雕塑。而这些人物雕像并不喧宾夺主,表情安详淡定,与教堂静谧肃穆的气氛很有默契。




在这里有更多法国艺术家Gaby Kretz的作品。在空旷的廊院里,这些雕像表情平和内敛,姿态谦卑柔美,好像在冥想或聆听,无论是单独还是成群,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倾听内心的姿态。时间空间,与他们无关,只要灵魂能够交流,与精神世界连接,就是永恒。



在回廊里,彷佛所有的尘嚣远去,有一种空寂的禅意,只有内心平和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创作。能让游客体会到明澈淡然的境界,是艺术的魅力。



在庭院的最中心有一口水井,上面用彩色尼龙绳挂了很多泥塑的头像,面部喜怒哀乐,表情各异。他们身在地狱还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