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19vividsydney悉尼灯光艺术节环形码头歌剧院悉尼大桥 |
分类: 澳洲风情录 |
悉尼歌剧院每年都是灯光艺术节最大的亮点,今年也不例外,是美籍华人艺术家AndrewHuang设计的“Austral
Flora Ballet",
把澳洲特有的植物花卉与舞者优雅的舞姿和歌剧院的建筑形态完美结合,将悉尼歌剧院妆点的妖媚明艳不可方物。
码头边的栏杆也是被晶莹剔透的彩灯点缀着,看着很应景,颇有灯光节的气氛。
码头边的栏杆也是被晶莹剔透的彩灯点缀着,看着很应景,颇有灯光节的气氛。
与悉尼歌剧院遥遥相对的悉尼大桥,依照惯例一定是宣传土著文化的舞台。它的南桥墩上讲述了土著人与西方殖民者第一次接触发生冲突的故事。智者用断掉的矛头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因此这个节目就叫断矛(broken spear)。
Timber
Aurora是一个9米长的弧形木制长椅,它由中国和印尼艺术家共同打造。流畅的造型和多变的色彩很讨喜,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坐一坐。
芭蕾舞者是今年灯光秀的大热,有多达20个的芭蕾舞者姿态各异在海港码头闪烁舞动,很有灵动的气息,也是今年我最喜欢的设计之一。
三星将galaxy studio带到灯光节,向游客展示Galaxy
S10的新功能。为了抢安卓手机市场,三星也是拼了:)在场的几个孩子对这些灯光装置毫不手软,拳打脚踢,只能说熊孩子哪里都有,不分国籍。
老海关大楼每年都是灯光秀的重要舞台,今年的主题是水下的世界。各种神奇的海洋生物纷纷出场,展现一个迷离的水下奇幻世界。
What is a City but the People, 由31个象征摩天大楼的塔楼组成。颜色从暖色调变为冷色调,代表城市从早晨到晚上的光线变化。这个项目意在鼓励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欣赏城市。
老海关大楼每年都是灯光秀的重要舞台,今年的主题是水下的世界。各种神奇的海洋生物纷纷出场,展现一个迷离的水下奇幻世界。
What is a City but the People, 由31个象征摩天大楼的塔楼组成。颜色从暖色调变为冷色调,代表城市从早晨到晚上的光线变化。这个项目意在鼓励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欣赏城市。
这里也是众多美女喜欢留影的地方。
毫无疑问,歌剧院附近永远都是灯光节最繁忙的地方,人头济济,简直迈不开步。
歌剧院前面的specularity, 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外围是12根镜面柱子,它们反射着周围瞬息变化的美景,没有一刻是相同的。
从悉尼大桥南端走到歌剧院,这一路都是缤纷色彩。在城市夜景映衬下,整个悉尼环形码头如同万花筒一般多姿多彩。
悉尼皇家植物园也是灯光音乐节的主场地。看到的第一个设计就是这些巨大的白色水晶碗。只要用橡胶锤敲击,它们就会发出独特的光芒,并以特定的频率产生共鸣。
蜜蜂旅馆的外墙活灵活现的装饰着巨大的蜜蜂,把手放在蜜蜂的肚子上,它就会轻微的震动,如同手机一般。
harmony隐喻了悉尼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有多种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它以树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低到高,有6个不同色彩的螺旋上升,代表了不同的背景和文化。如果踩地上的圆形压力垫,树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小孩子们都乐此不疲。
从远处看,像不像一个酒杯。
River of
light是无数低矮透明的有机玻璃光柱构成55米长的光明之河,脉冲LED灯不断变化色彩,光与水的流动性相通,给风景带来动感。
The light teleportal宛如是通向平未知世界的大门,光怪陆离神秘莫测。
而荷兰艺术家TOER打造的萤火虫原野,在暗夜格外迷人,500个星星点点的LED灯,如同萤火虫一般上下飞舞,简单质朴的装置让人瞬间回归了大自然。是在喧闹的夜里特别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
悉尼灯光艺术节是全球最大的灯光艺术节之一,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精心打造的灯光,音乐与建筑完美结合的视觉盛宴。个人觉得本次灯光节中规中矩,让人惊喜或突破的项目不多,或许是看了几次灯光节有了审美疲劳。我兴致勃勃地带了三脚架,却没有用。一是游客比较多,用三脚架不是很方便。二是灯光变幻比较快,快门速度要控制在1秒以下,手持也可以做到。如果拍慢门,最好等到晚上10点以后或者非周末的时候,游客比较少。
拍摄器材:OLUMPUS OMD EMI MARKII+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4-42mm
f/3.5-5.6
前一篇:荷兰五月-杜鹃处处开
后一篇:法国盛夏向阳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