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尼泊尔木斯塘gyulapassmuktinathtetang |
分类: 尼泊尔不丹 |
DAY10: Chuksang(2900米)- Gyu
La Pass (4200米)-Muktinath
(3795米), 行程15公里/7小时
这一天的行程比较漫长,海拔先要上升1200米,走过海拔4200米的Gyu
La垭口,然后下降400米,与著名的安娜普纳大环汇合(ACT)。
早晨又看到我的徒步许可证“伴侣”,两个人拥抱告别并祝福对方的旅行。吃完早饭离开Chuksang。Chuksang以农业为主,因为有更方便的水源,所以比别处更郁郁葱葱。
http://i.imgur.com/QpwDHow.jpg
Chuksang村位于两条河Narshing与卡利甘达基河汇流之处,西面与北面都是高大的悬崖,尤其是西面红橙色的悬崖有几百米高,犹如天然屏障一般守卫着chuksang村,令人印象深刻。
另一侧的Narshing河切开山脉造成峡谷,我们沿着河岸一直向东走向峡谷的深处。高处Tetang村的旧城堡在清晨的云雾缭绕下很有那么几分神秘感。
嶙峋如骨骼一般的高大山崖下有佛塔林立,可惜没有时间过去看个究竟。
http://i.imgur.com/egnQ3py.jpg
http://i.imgur.com/egnQ3py.jpg
我们这一侧的峭壁也是同样的土林地貌。
在Tetang村外,是大片大片依山势而建的梯田,清晨里的田园风光美成一幅画。居民们住在背风的谷地,种植农作物以自给自足,青稞是主要作物,但一年只有一季,必需加种土豆玉米等才够一家生存所需。秘鲁西藏尼泊尔这些高寒地带的生存条件在我们看来很恶劣,但当地人适应的很好,过的平淡知足。
看到村民辛劳的身影,好像能闻到泥土的芬芳。问了Dhana,他们村子今年的收成也是非常不错的。不过与繁重的农活相比,Dhana他们当然更喜欢出来做向导,赚钱更多补贴家用,能看到壮美的雪山,认识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练习英语口语,何乐而不为呢?
http://i.imgur.com/cY3ejXW.jpg
http://i.imgur.com/cY3ejXW.jpg
Tetang是木斯塘最古老的村落之一,高大的民居像一堵堵墙一样排列,墙体上有很多小窗户,和木斯塘其他村子迥然不同。可惜今天要赶路,不然真想进村子里看一看,真心觉得木斯塘的每一个村子都值得停留。
http://i.imgur.com/bzsbO9D.jpg
http://i.imgur.com/mDhlF0g.jpghttp://i.imgur.com/bzsbO9D.jpg
村子的最上游有一堵长长的红白两色的玛尼墙和佛塔沿着山势而建。
http://i.imgur.com/4NzQMOC.jpg
http://i.imgur.com/4NzQMOC.jpg
过了那道玛尼墙后再没有民居,依旧是大片的梯田在橙色悬崖的映衬下很是悦目。
继续爬高看tetang的全景,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大片的青稞田,佛塔和碉堡与农户。这一段路风景极佳,可惜面对峡谷的角度是顺光,很难拍出气势。在尼泊尔看过不少梯田,然而在丹霞和土林地貌为背景的,还只是木斯塘的地区特色。
到山顶后,看到几个大大小小的玛尼堆,每一粒石块都代表了旅人的心愿,自有灵性。我也放了一粒石子在最上面,感恩生活。人到中年,有心力能力体力徒步尼泊尔,见识这样苍凉壮阔的山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前面的路是缓坡上行,有两个隐约的身影是加德满都的一对儿情侣,我们很快超越他们。以前在尼泊尔徒步碰到的都是外国游客,这几年尼泊尔本地人也开始徒步。
http://i.imgur.com/BNUtMco.jpg
http://i.imgur.com/BNUtMco.jpg
又过一个垭口后是群山之间的开阔谷地,四处张望,都是壮美的大山大景。在纷扰的世间,有这样一片原始的山水,多抬头看看天,多回头看看山,这一生都享用不完的风景,等着我们来领悟。
今天这一程地质地貌变化很大,走在悬崖之下,岩壁上是前几日都没见过的层层叠叠的岩石。
而高处的土林像城墙一样高大巍峨。
http://i.imgur.com/uhh9Fzy.jpg
http://i.imgur.com/uhh9Fzy.jpg
我们要经过的远处的峡谷是黑灰色的,有色彩斑斓的植被点缀着,看着多少有些怪异。
这段黑灰色山体,宛如外星球,表面是松散的黑灰色砂石,好像煤矿一样。
离开tetang村之后这一程,再无人烟,所以今天的午饭就是两个干饼和煮鸡蛋,找了一处背风的灌木丛坐在地上,就着凉水和山风吃下去。上次在蒂利乔湖露营后翻越5400米的垭口,也是在路上吃午饭。海拔接近5400米的地方,冷风吹的脸和嘴很快就冻麻了,简直张不开嘴。这里海拔低了1000多米,好多了,至少可以把午饭吃完。
也许是洛曼堂医生给的抗生素起了作用,或者是我在徒步9天后终于适应了这个海拔高度,这一天的路上升1200米,我却走的很轻松,快到最高的垭口时看到一队人在我们前面,一会儿就把他们超过了。徒步倒数第二天,终于恢复到自己的常态,找回了徒步者的一些尊严
。

海拔4200米的Gyu La
垭口,也是此次木斯塘徒步海拔最高点。这里照例风很大,把风马旗吹的呜呜作响。可惜另一侧乌云笼罩,遮住了连绵不绝的雪峰,不然这里是绝佳的观景平台。
http://i.imgur.com/TQ7OyF3.jpg
http://i.imgur.com/TQ7OyF3.jpg
海拔接近4000米看见的一簇野花,这个季节,太不容易了。
http://i.imgur.com/39afdwH.jpg
http://i.imgur.com/39afdwH.jpg
从这里和尼泊尔最著名的徒步路线ACT(安娜普纳大环)接上头。这条大环路线是沿马斯扬第河山谷而上,一路来到喜马拉雅主山脉的北侧,穿越海拔5416米的陀龙垭口也是大环路线最大的挑战,然后海拔迅速下降1600米就到了这里。
http://i.imgur.com/vImcfXW.jpg
http://i.imgur.com/vImcfXW.jpg
半山腰有个简易茶舍,由来自瑞士的两个志愿者打理。老先生有70多岁了,白须白发仙风道骨,说现在山里开始冷了,下个星期就回加德满都。真是钦佩这些志愿者,在条件这么差的地方一待就是两个月。房子里非常简陋,只有一间房子,兼做厨房卧室起居厅,无水无电更没有WIFI,离最近的村子也要走上半个小时。老爷子看见我身上的相机,从房间里把他的也拿出来,是很旧的佳能600D和一个杂牌镜头。他拍到的雪山都非常精彩,毕竟在这里看了两个月的日出日落。所以摄影的第一要素还是要在那里。
http://i.imgur.com/A8BVgSv.jpg
http://i.imgur.com/A8BVgSv.jpg
喝完茶告别老爷子,沿着山路继续走。看见ACAP(安纳布尔纳峰保护区)到MUKTINATH的路牌,觉得特别亲切。前年走安娜普纳山区,每次看到这样的路标都是对徒步者的安慰。
Jhong村真是让我惊喜,雪山下的小村,建筑上都是四色彩条色彩浓重,和上木斯塘地区看到的红白青三色又有不同,五色风马旗也是随处可见。
http://i.imgur.com/aYjzAcc.jpg
http://i.imgur.com/4JQ2LqM.jpg
http://i.imgur.com/aYjzAcc.jpg
http://i.imgur.com/4JQ2LqM.jpg
村外的秋色斑斓.
http://i.imgur.com/iRFM0OI.jpg
http://i.imgur.com/iRFM0OI.jpg
Muktinath镇外的一组神庙。Muktinath是尼泊尔最重要的佛教和印度教的朝圣中心之一,成为圣地原因皆因城内建有一座能洗净罪孽的寺院(Vishnu
Mandir
),寺内有108个牛头造型的水泉,不少印度教徒均会以清泉冲身洗罪,当然这样的地方非印度教徒是不能去的,更不用说拍照了。
http://i.imgur.com/YHojxIL.jpg
http://i.imgur.com/YHojxIL.jpg
Muktinath唯一的一条主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有背着大包疲倦已极刚从陀龙垭口下来的徒步客,也有一脸轻松前来朝圣的圣徒,然而它是我尼泊尔徒步经过的村镇中最让我失望的一个地方。Muktinath的街道两侧都是近些年新修的客栈餐馆,竟然没有一丝古老的气息。想象一下把博卡拉的商业街搬到海拔3700米的山上,就是Muktinath了。看过前辈们10年前的照片,Muktinath还非常古朴,所以还是那句话,旅行要趁早。
在Muktinath遇到一对年轻意大利夫妇带着9岁的女儿徒步下木斯塘地区,刚从jomsom过来。意大利帅哥在尼泊尔工作,假期才有时间和家人旅行,和他聊起Muktinath,都是一样的失望。无论与上木斯塘的洛曼堂,还是和离Jomsom不远的村子玛尔法比,过于现代简陋的建筑是Muktinath的一大败笔。早知如此,不如留宿在前面的Jhong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