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18尼泊尔木斯塘洛曼堂lomanthangdhi |
分类: 尼泊尔不丹 |
在洛曼堂的两晚,由于健康原因,身心备受煎熬。我狠有租一辆吉普车回Jomsom的冲动,只要咬咬牙在吉普车上颠簸8个小时,就可以回到Jomsom, 第二天坐飞机20分钟就到博卡拉可以坐在湖边看雪山。距离产生美,一向不太喜欢博卡拉的我,隔着木斯塘的重重山脉,竟对它有些向往和渴望,毕竟那里温暖如春海拔低不会有高反,更没有风沙肆虐,可以放肆的洗热水澡吃地道的中餐美食。
还是觉得没到最后关头,不能放弃徒步,自己选择的路,就是哭着也要走完。昨天找医生开了几种药,心里踏实了一些。离开洛曼堂的清晨,看见色彩斑斓大门的门廊上那几个字“谢谢光临”,心里多少有些不舍。
墙头上两个小孩子像模像样拿着树枝做的弓箭英姿飒爽,我小时候也玩过这个。好吧,洛曼堂的安全就靠你们两个了。
沿着两天前的老路,回到海拔4000米的洛拉垭口,再最后看一眼山下的洛曼堂。可以看到城外有个大院子,几辆车停在那里,相当于洛曼堂的长途汽车站,有吉普车到木斯塘的各个村子。因为车位有限,需要预订。如果是私人包车,从洛曼堂回到JOMSOM,大概500美元。木斯塘路况很差,所以只有吉普车可以通行。
洛曼堂是木斯塘徒步的终点,回程时大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重复来时的路线走回头路,像mike他们,那两个澳洲女士以及奥地利夫妇都是如此。我在做功课时找了一条不同的路线,从洛拉垭口开始,与大部队分离。
最初的一程,道路平坦开阔,大自然苍茫而厚重的广袤壮阔尽显。天地之间的旅人,匆匆而过,如同尘芥般渺小,我们终究只是过客。
这条路一直沿着峡谷边缘行走,一路上峡谷与土林层层叠叠,满眼都是如外星地貌的风蚀土林和沙化山脊,亿万年的岁月凝固在这一片又一片奇特的山谷中。
在这里,光阴有了质感,毫无疑问,我们一路看到的是沧海桑田,是地老天荒。这是一个比我们平时熟知的世界更古老更深刻的空间。天地壮阔,人生易逝,人只是大自然的点缀。
峡谷对面的土林是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丹霞地貌被生猛的山风无情地剥露出鲜艳的肌理,由于矿物质不同而呈从土黄到橙红不一样的色彩,看起来瑰丽奇异。与徒步第5天“香格里拉”看到的红崖相比更有一种壮阔的气场。
山体被纵向切割成一条条沟壑,线条独特纹理深刻,如果探头向下看,就会发现土林深处也有小片的绿洲。
http://i.imgur.com/mH4MBlz.jpg
http://i.imgur.com/ggFxMpJ.jpg
远处群山下的隐隐绿洲,是我们徒步第5天的留宿地。
http://i.imgur.com/SzjkZWR.jpg
从这里一路下行海拔降低600米,开始在土林中穿行。
http://i.imgur.com/BNE8ba6.jpg
今天和我们前后脚的是一队美国人,他们要从这里穿越几个5000多米的垭口走到那富谷,就是我2016年走的路线,这一路再没有客栈要搭帐篷露宿,所以他们的后勤队伍格外浩浩荡荡。队伍里有一个70多岁的老爷子,让我印象深刻,他身材瘦小,背驼的厉害,走起路却是虎虎生风。
http://i.imgur.com/ggFxMpJ.jpg
远处群山下的隐隐绿洲,是我们徒步第5天的留宿地。
http://i.imgur.com/SzjkZWR.jpg
从这里一路下行海拔降低600米,开始在土林中穿行。
http://i.imgur.com/BNE8ba6.jpg
今天和我们前后脚的是一队美国人,他们要从这里穿越几个5000多米的垭口走到那富谷,就是我2016年走的路线,这一路再没有客栈要搭帐篷露宿,所以他们的后勤队伍格外浩浩荡荡。队伍里有一个70多岁的老爷子,让我印象深刻,他身材瘦小,背驼的厉害,走起路却是虎虎生风。
http://i.imgur.com/ddIeIQM.jpg
土林里地质非常松软细腻,走起路来粉尘飞扬。一定得和前面的人保持距离,不然就是一头一脸的灰尘。
http://i.imgur.com/E3T3q9u.jpg
下到深处,两侧崖壁都是几十米高,人仿佛走在山体裂开的一条缝中。
土林里地质非常松软细腻,走起路来粉尘飞扬。一定得和前面的人保持距离,不然就是一头一脸的灰尘。
http://i.imgur.com/E3T3q9u.jpg
下到深处,两侧崖壁都是几十米高,人仿佛走在山体裂开的一条缝中。
http://i.imgur.com/KidtF4M.jpg
http://i.imgur.com/2B3eTBB.jpg
再次见到卡利甘达基河谷和远处的Nilgiri雪峰以及安娜普纳群山,倍觉亲切。喜马拉雅南侧这条河谷是世界上最深地形最为复杂的峡谷,因为若是按两岸制高点和最低点的落差来算,卡利甘达基河谷的平均垂直落差都在5、6千米左右,高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5000米,是当之无愧的最深峡谷。
http://i.imgur.com/2B3eTBB.jpg
再次见到卡利甘达基河谷和远处的Nilgiri雪峰以及安娜普纳群山,倍觉亲切。喜马拉雅南侧这条河谷是世界上最深地形最为复杂的峡谷,因为若是按两岸制高点和最低点的落差来算,卡利甘达基河谷的平均垂直落差都在5、6千米左右,高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5000米,是当之无愧的最深峡谷。
谷底有一大片层层叠叠深浅不一的梯田,是勤劳的当地人创造的朴实的大地艺术。在这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当地人的忍耐力和创造力都是令人惊叹的。
一路下行,Dhi村这个土林下的小村庄渐渐展示它的风貌。为让出更多的耕地面积,村子的民居密密匝匝的挤在
悬崖的下面。经过2015年的那次大地震,每次看到这样的布局,都有些隐隐不安,如果地震发生山体滑坡,岂不是非常危险的。
http://i.imgur.com/Hie948l.jpg
http://i.imgur.com/olBP5fs.jpg
木斯塘规定每个村子都至少有一家可以接待游客,一般都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而且对餐饮住宿的价格都有规定,不能随意要价。我们留宿的人家是个三层楼,是村里最气派的房子。在坚固严密的高墙内别有洞天,房子内部由错综复杂的走廊和木梯连接,我的房间在三层,要走过迷宫般的两层楼才能到。
http://i.imgur.com/olBP5fs.jpg
木斯塘规定每个村子都至少有一家可以接待游客,一般都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而且对餐饮住宿的价格都有规定,不能随意要价。我们留宿的人家是个三层楼,是村里最气派的房子。在坚固严密的高墙内别有洞天,房子内部由错综复杂的走廊和木梯连接,我的房间在三层,要走过迷宫般的两层楼才能到。

房间的内部装饰色彩丰富,很多藏人生活用品散落着,去过藏区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
http://i.imgur.com/7Bs3Ymy.jpg
楼的一侧有个天井,可以允许自然光线从屋顶上方进入。天台和窗台上都养着花,绿植衬托着彩窗,生机勃勃。
http://i.imgur.com/KSv8E42.jpg
房间里有一张老照片,男女都是盛装打扮有着明朗的笑。女人有粗黑的大辫子,胸前挂着各种宝石和金银的珠串,戴着金耳饰,织锦彩缎的藏袍外系着彩色围裙。藏人的五官轮廓分明,很是上相。
Dhi村不是上木斯塘徒步的必经之路,因此当天留宿这里的只有我一个徒步客。等晚饭的时候,客栈的人对我很是好奇,例行公事的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做什么
的“这样有哲学意味的问题。
1959年DL出走印度后,西藏的四水六岗叛军在美国CIA的暗中支持下逃往木斯塘并把它作为基地骚扰西藏边境。我对这段历史一直有兴趣,在洛曼堂没有机会询问,在这里总算遇到一个会几句简单英文愿意和我聊天的当地人,跟他谈了谈上个世纪60年代的这段历史。
最初叛军有1500多人,最多时有数千,木斯塘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在那个年代养活自己实属不易。同宗同族有共同信仰,木斯塘人对这些逃亡人士最初是同情的,尽量给予帮助,也有当地的女人嫁给康巴叛军成员。
即使有美国人的支持,叛军也经常有断顿吃不上饭的时候,自然会到当地村庄抢粮食和牲畜。像洛曼堂还好,毕竟人多有围墙,叛军也不太敢去,像Dhi这样人少的村子就是他们最好的目标。叛军大多数是彪悍的康巴汉子,偷袭抢劫后骑马就跑,当地人拿他们是没有办法的。叛军占据木斯塘长达12年,村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日子过的心惊胆战,他们回忆起那段历史直摇头叹气。70年代尼泊尔军队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终于四水六岗叛军镇压下去,投降的叛军回不去西藏,就在尼泊尔待了下来,有不少留在木斯塘。
半夜起来看星空(去厕所),风早就停了,对面的村子有微弱的灯火闪动,海拔3400米的地方离天很近,满天繁星如同钻石般闪烁,清冷的夜里呵气成霜,那一刻的静谧美好让人难忘。
后一篇:荷兰豪达-最具童话色彩的市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