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之城知子罗与最美村庄老姆登

(2018-03-15 14:44:19)
标签:

我爱你中国

云南怒江

记忆之城知子罗

老姆登村

中国第一废城

分类: 我爱你中国

知子罗位于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在云南省怒江大峡谷的半山腰,古时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与市场。新中国成立后,1974年以前,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都设在这里,知子罗是为怒江州最繁华的政治和经济中心。1974年,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80年代初,地质专家认为知子罗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对滑坡担忧等原因,知子罗人去城空,一夜之间繁华散尽,从怒江州府变为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一个行政村,也成了中国最著名的废城。不过当地人不愿意以废城称呼它,而给知子罗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记忆之城”。因为它尘封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记忆。

进入知子罗,首先看到一个八角形的典雅建筑,它是知子罗标志性建筑,人称八角亭,是建成后从未使用过的图书馆。它还是当年的模样。时间和岁月只是增加了知子罗的沧桑,斑驳的墙上毛主席画像依然光芒四射。


在八角亭上,视野开阔,高黎贡山延绵不绝气势雄伟,翻越大山,另一面就是缅甸。高黎贡山宛如知子罗的天然屏障。
http://i.imgur.com/A4Yj0n6.jpg

知子罗正对高黎贡山,背靠碧罗雪山,从这里翻过碧罗雪山向东就进入通往内地的兰坪县、大理等地。它古时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而在解放后随着沿江公路的建设,人们无需翻山越岭,于是驿站逐渐荒废。位于半山腰的知子罗离山下公路甚远,交通不便,这也是成为知子罗荒废的重要原因。


1000多年前,远古氐羌系统中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越过碧罗雪山,来到怒江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自称“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知子罗是怒江峡谷早期仅有的几个集市之一。而居住在更高处、同为乌蛮部落后裔的傈僳族下来赶集,用傈僳语称它为“知子罗”,意思是“好地方”,知子罗风景如画,这个名字起的还真是恰如其分。 

八角亭的四角檐梁如一条凤凰腾飞雕刻精美,凤尾的瓦片上翘,这是当年特意从大理请来的工匠的精心制作。
http://i.imgur.com/4Llc2wa.jpg

八角亭旁边的建筑是当年驻军的营房,当年某驻守部队的团部设于此。


从八角楼向东是知子罗的主街,平坦宽阔,四周都是斑驳老旧、青砖灰瓦式的老建筑,曾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县城老街道已经物是人非。


知子罗依山而建,道路呈“丰”字形,如果从高空看,应该是梯形结构。沿山路拾石阶而上,每一步都好像穿越回到30多年前。道路两旁的旧建筑,虽然有些破败,但无论从街道布局还是建筑设计,依然能从斑驳的痕迹里看出以往岁月的荣光。


在村子的制高点,看近处的瓦顶,刚刚去过的八角楼图书馆,远处的高黎贡山,层层递进,风光绝佳。能想象出当年知子罗人的落寞,一夜之间,城废人散,这副画面永远的定格在他们的记忆里。
http://i.imgur.com/8LbFRi0.jpg


凹字形的建筑,原来是所学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毛主席他老人家提过的校训,是80年代以前每所学校必备的标语。


在“丰”字形的两侧街道,非常安静,在被废弃的房屋墙角,荒草肆意生长,只有极少的几个游客,在缅怀过去的时光。
http://i.imgur.com/Fhz7QJk.jpg



30年过去了,预测中的山体滑坡终究没有发生,于是一些山民陆陆续续重新入住知子罗,使原本荒无人烟的老城又重新有了生命力。有人居住的院落干净有序,柴火都堆的整整齐齐。





村子里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和别的农村没有什么区别,炊烟袅袅,村民蹲着聊天吸烟。顶半边天的妇女们在做家务。

晾晒的衣物,随处可见的家畜给知子罗增加不少烟火人家气息。



村里的狗狗很善良,看见人只是马上立起身并不叫,然后再安然的躺下晒太阳。
http://i.imgur.com/PvnKdmc.jpg

院子里的柿子成熟了却无人采摘。
http://i.imgur.com/ngtTTs9.jpg 

在村子里也有80年代没有的新鲜事物,比如太阳能热水器以及卫星电视,说明知子罗还是与时俱进的。


村子里的小孩子渐渐多起来,希望知子罗的学校也能再重新开放,这样他们上学就方便多了。
http://i.imgur.com/Am9RQkn.jpg 

山民们生活在这里,至今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种地、挖药材、养殖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知子罗有群山环抱中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真难以相信它曾经被抛弃和遗忘过。
http://i.imgur.com/WFiri85.jpg  

知子罗村目前大概有村民800多人,以贫困户居多。目前知子罗荒废建筑仍然很多,能再利用起来再好不过,真希望能有更多的当地山民搬回来,重建家园。
http://i.imgur.com/DVSTa7W.jpg 
 
   
从知子罗下山几公里,就到了著名的老姆登村。这里的观景台,可以看到怒江大峡谷被夹在群山之间,气势雄浑。
http://i.imgur.com/FPjvAVv.jpg

与寂寞的知子罗相比,老姆登村就热闹多了,“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因怒族文化村得到政府的扶持,近年来发展旅游事业,经济条件相当不错。
http://i.imgur.com/T7AeRxl.jpg 

怒族的传统建筑是用竹篾和木板建成的千脚落地房,看起来美观大方。不过在老姆登,这样的民居也不多了,到处都是新建工程,整个村子就像个大工地。老姆登村曾在2014和2017年入选中国最美村镇,村子所在的环境确实不错,如果村子内能再干净整洁些就更好了。
http://i.imgur.com/Vtfo0HL.jpg


在老姆登的旅店房间,无意之中把窗帘打开,竟是是180度的绝美山色,嘿嘿,无意中拿到的房间,运气真好。
http://i.imgur.com/jK7aHEC.jpg 

清晨起来在旅店房顶看日出,老姆登教堂“神爱世人”那几个字,让人心里颇有感动。它也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


老姆登最著名的“景观”当属对面高黎贡山的皇冠山,因为它形状酷似皇冠。它独特的形状,在连绵不绝的群峰中相当显眼。
http://i.imgur.com/zTkx1D7.jpg



老姆登村海拔2000米,居高临下,海拔800多米的怒江大峡谷绵延三百里,一眼看不到头。清晨的怒江大峡谷里云雾翻腾,想必在低处看老姆登,如坐落在云端之上。
http://i.imgur.com/kETcSqH.jpg


http://i.imgur.com/S0PKJwP.jpg  与老姆登村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知子罗,因为它尘封了30年的状态,非常的原汁原味,有种难得的朴实的美。也因为它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仿佛一场deja vu的似曾相识与恍若隔世的久别重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