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思之翼,藝術現象學


标签:
转载 |
(我永志不忘的、搞笑的朋友:芝麻女士
芝麻:在一篇文章中,有人这样写道,纪实与画意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摄影美的本性是真与美的结合;纪实倾向于求真,画意倾向于求美。真与美之间有一个十分宽阔的地带,也有无限交融的可能性。如摄影的视觉美学上诸如黄金分割率等构图原则,则和绘画通用。画面的疏密、大小、浓淡、冷暖、轻重……等关系及其产生的节奏感,均和绘画的审美原则同理。但摄影的瞬间感,速度感,摄影作品构图上的非完美状态,生活中充满情趣的“失误”和错觉,以及“多视点” ……。则都是摄影美学独享的视觉形态。
半步齋:同意,非常同意。首要條件是必須融入個人的思想和創作風格____這是一般人很難及企的高度,但創意的邏輯就是以它為歸宿。無此,就下降成糖水片之類的東西了。美并非單純的表溁媚俗;精神威力高于一切。更難的是,還要在片中強調隱含的戲劇性_____你譬如,就以前面帖作為例證:《塞拉佩拉達金礦》、《饑餓》,《饑餓的蘇丹》,布列松之于《男孩》,……。這些片都充滿了或史詩般的戲劇性,或掲示某種心理呈相。它们之所以振憾靈魂,其秘密就在于此_____戲劇性。還有寫實先驅安塞爾•亞當斯之黑白單色風景片之類,……举不勝舉。
所以,某些寫實主義經典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遠高于某些刻意的、純抽象意識的懸置。懸置是什么?脫離生活的純炫“技”式的空洞而已。就認識論的意義上而言,但凡純粹絕對化的后果必然落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窘境;批判的武器恰成為武器的批判。上帝很狡黠、很辯證、也很公平,這是顯而易見的。
這里,須強調的是,戲劇性和敘事性當是片的最葆真的一環。我說敘事性和戲劇性是指人對歷史的開啟。因而,就歷史性及戲劇性而言,某些純象征的東西其思維意識恐怕還是值得商確的____理論的深度永遠決定于你觀察的多少。因此說,任何一種創意范式均是有條件并且是有限的,而非絕對主宰的主宰;而純粹的光明就不是光明本身了,……。順便說,贊美別人是一種美德,但胡亂非理性吹捧是有失偏頗的……。
芝麻:有人说,艺术形式不是孤立的为所欲为,随心所欲。而是根据对不同事物、不同题材、不同对象的深刻理解、研究、观察体验、反复思考以后而定的。思想问题也是技术、欣赏与眼界的问题。以为只要具有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就可以不要摄影语言的想法不仅是荒谬的,……。
半步齋:這不是廢話和常識性的庸見嗎?但凡毫無新意和深度的命題,均可視其為重復前人早已說過的結論,沒有參考價值和營養_____它只會束縛你的視界和心靈。
芝麻:思想问题也是技术、欣赏与眼界的问题。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思想与技术与欣赏与眼界并不是同一等价关系,两者的关系是从属关系。思想问题其实是由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决定的,并非由技术、欣赏与眼界决定的。半步……,你“艺术现象学”的提法很有些哲学內涵,也很讲究的定义。记得你曾在《思想,飞向彼岸的箭》(被私密)中说过,历史与哲学是人类最基本的际遇,所有东西都是从同一源泉涌出。从这个意义上审视“艺术现象学”的说法,应该成立。
半步齋:嗯。就藝術現象學來說,藝術本質上僅是人文巨樹枝條上的一枚花朵而已,怎么可能
芝麻:人的神性,向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光明。你说得对。按我的理解就是,人有朝无限性向往的动机,也就是向自我完善的理想,所以这就构成了人有超越的、自我表现的英雄主义情结,这是人的神性的一面。也就是善与真与美的一面,对吧?
半步齋:OK。最后,回到起點,但凡成功的創意,無不領有、亦令我與鑒賞者、葆真者(藝术家)必然領有時間的永恒和空間的無限,并且體現絕對自由精神的超驗之審美觀照。感性理念無法把握它,理性思辨無法囊括它,唯有意会著人的歷史性綻出,才能深味其中的無比意蘊。但真理并非天上的靈氣,它必是要回到土地上來,从新开辟那疏明之際的黎明。歷史,回忆著的精神,它把經驗保存下來,并延續延著它的更高阶段邁進。精神的歷程總是要回到現實中來。藝術、科學和邏輯與理性,它們的内在靈魂業已不能滿足我們理念的更高要求了,思考與反省已經比美的藝術飛得更高、更遠。重要的是,真理的力量不在于它翱翔,而在于它負重翱翔。有勇氣求真者必要回到土地上來。杖唬恋厥强偈杳髦H的最大阻力,但也僅在土地上开辟出來的才是真理的園地,而非誤謬的迷霧;而土地,罩^“厚德載物”以应蒼穹____我說過。
芝麻:精彩,赞!补充一下,艺术史上总有少数艺术天才或疯子凭直觉和敏感创意出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比如梵高,而尼采最后也疯掉了。你认同吗?
半步齋:絕對認同。你我平凡之輩,也不去想什么功成名就,能夠活著就是victory____是不是?
芝麻:当然。人的觉悟比什么都重要。有经济学家叫嚣“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让政府在缺钱的情况下多印钱。马光远反黠说,如果这样能富裕起来,那津巴布韦的人应该最富裕,这是所有老百姓都知道的事。
半步齋:經濟學表象是需求與生產,消費與發展的問題,是個選擇問題;內核是個貨幣信用的哲學問題,是個思想遠見問題。經濟學很常識也很哲學(讀些國外經濟學學術名著對理解世界當大有脾益)。中國尚不存在一流思想家及一流經濟學家,知識面狹窄,多線性思維且少思辯。歷史殷鑒不遠。近現代史中,……倒臺皆因貨幣信用誘發社會矛盾;譬如,譬如……。
……………………。
……。
(05/22 談話錄◎討論與批評)
半刀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