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当我们走过风华,走过尽头,真味空寂,览遍美景,其间一草一木,兴衰荣枯____于此,是否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倾听新疆都市人日常生活的节奏和他们的情趣性志?
P2
如此,请朋友们跟随我的镜头一睹乌鲁木齐人的风采。
P3
2017年10月因到南疆采风,在乌鲁木齐集合,我有意提前到达并延迟了在乌鲁木齐的时间,只为在这西域的都市街头,以及人流量最多的大巴扎寻找我心中的镜像。
P4
杜拉斯说:文学的职责何在?在于表现禁忌。说出一般人通常不会说的话。那么摄影是否也是如此呢?挚友半步斋认为:摄影作为写实与艺术的表现力形式,作为创意的手段亦当如此___一切为人性、为生动生活的、人的历史性而绽出。镜头中的自然,亦可冲破禁忌。
P5
我以为他们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因此,我的镜头对准的是街上的清洁工、儿童、老人、母亲以及烤馕的工人,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展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以及那没有说出的语言。
P6
P7
P8
P9
在大巴扎的商场中,我像星探似的跟踪这个小女孩,从她开始的惧怕,到后来的害羞,以致跟我开始了捉迷藏的游戏这一过程,体现了一种心态的转变,这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也是一种相互认识的过程,那么由它而展示的是认知的过程。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挚友半步斋说:视知觉意识思辩的敏感源于阅历、教养和审美鉴赏力……,对外在现象界的事物以及生命本身不倦的体悟和惊奇是一个优秀镜像摄影人所必备的内在素养。这种体悟和惊奇源于对世界充满想象力的热忱、兴趣和欲望。视知觉的敏感意识的基本要素之一____即是这种对物象敏锐的感受力(心力)和把握能力(技巧)。
P18
我不敢说我身上有“对物象敏锐的感受力和把握能力”,但是对“生命本身不倦的体悟和好奇”是必须具备的。比如对新疆人做的“馕”所产生的的兴趣来自于:第一觉得它好吃,第二觉得它方便,第三不易坏,第四它能体现当地的生活习性。
P19
当我来到乌鲁木齐最有名的烤馕店“阿布拉”时,只见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是在等候买馕的人群,据说每天都有这么长的队伍,无论什么时间。
P20
这里有各种口味的馕,但最好吃的还是普通的芝麻馕,据说里面掺有酥油、牛奶、鸡蛋和糖,我没有吃出甜的味道,只觉得咬一口下去,那刚出炉的“麦香”和芝麻香即刻充溢嘴间,很有韧劲,越嚼越香,而且似乎能上瘾。
P21
来这里买馕的不仅仅是外地人,有许多当地人,还有开着“奔驰”车来这里买馕的。如果说它仅是品牌效应,而没有真正内在文化意义的“它在”,品牌本身又何以延续?市场、时间是优秀创意作品的良友,文化、经济、艺术它们本质内在逻辑联系,亦当如此。
P22
P23
半步斋说:摄影之所以被称为另一只眼,就在于能够用镜头写意并满足我们目婉中视知觉的物化形态,使人瞥见曰常视觉“看不到”的归隐_____超文化超逻辑之道途……,很哲学。
P24
P25
比如公交车上看手机的人,比如麦当劳里拿手机的人,还有这抱着小孩的美女,能否说明这里与时代接轨的程度?能否说明当地人的文化素养?从她们面对镜头的坦然可否反映出她们的心态?
P26
P27
P28
如果说我的镜头中仅有的视知觉是表浅化的敏感性,尚不足以构成我视角的独特性,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我的视觉去思考、去思辨,去品味、去超临,并形成自我知觉意识的最内在本然的逻辑?以及发别人所不能了断的意义?
P29
P30
P31
P32
用半步的话来说就是:比看重要的是看什么?比看什么更重要的是你看到什么深度?这须要自我意识的感知和思想;而思想的深度永远取决于你观察的多少。
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这就是功夫在诗外的意思。
P33
摄影家布鲁斯.韦伯说:“请记住,街头摄影百分之九十是失败。”很庆幸我超越了这个概率。但我更希望我的视角有其独特性,在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秩序,并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深度的思考。
P34
乌鲁木齐的灯火通明,在这清晨8:58的时候,在内地却早已是人们紧张而忙碌工作的时候了。
P35
P36
【孤旅天涯】
芝
麻
我匆匆的脚步
无法丈量你的广阔
我匮乏的语言
无法述说死海的苍凉
你用岩石般的意志
告诉我荷尔蒙因子的豪放
你用“葱岭”之葱的色彩
逼迫镜头触角的视界
不屈的伟岸
铮铮铁骨
言说三千年的生死契约
大漠魂魄
胡杨站立
依旧在演绎今生的菁华
高台民居土楼那些红色的晕染
可见证历史浓重的笔触?
暗夜告知我清真寺
已然一派孤寂与清宁
石头城的突门暗示今人
它难以拯救逝去的文明
罗布泊上空的夕阳
似在以她的笑脸倾述往昔
天涯孤旅 凄清如许
人境其象
你在我在
路途漫漫其修远兮
我的求索用夜述说黎明
2018.6.22 20:19 于东莞
P37
P38
【新疆篇(结束篇)——乌鲁木齐的人们】
芝
麻
当我们走过风华,走过尽头,真味空寂,览遍美景,其间一草一木,兴衰荣枯____于此,是否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倾听新疆都市人日常生活的节奏和他们的情趣性志?
如此,请朋友们跟随我的镜头一睹乌鲁木齐人的风采。
2017年10月因到南疆采风,在乌鲁木齐集合,我有意提前到达并延迟了在乌鲁木齐的时间,只为在这西域的都市街头,以及人流量最多的大巴扎寻找我心中的镜像。
杜拉斯说:文学的职责何在?在于表现禁忌。说出一般人通常不会说的话。那么摄影是否也是如此呢?挚友半步斋认为:摄影作为写实与艺术的表现力形式,作为创意的手段亦当如此___一切为人性、为生动生活的、人的历史性而绽出。镜头中的自然,亦可冲破禁忌。
我以为他们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因此,我的镜头对准的是街上的清洁工、儿童、老人、母亲以及烤馕的工人,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展示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以及那没有说出的语言。
在大巴扎的商场中,我像星探似的跟踪这个小女孩,从她开始的惧怕,到后来的害羞,以致跟我开始了捉迷藏的游戏这一过程,体现了一种心态的转变,这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也是一种相互认识的过程,那么由它而展示的是认知的过程。
挚友半步斋说:视知觉意识思辩的敏感源于阅历、教养和审美鉴赏力……,对外在现象界的事物以及生命本身不倦的体悟和惊奇是一个优秀镜像摄影人所必备的内在素养。这种体悟和惊奇源于对世界充满想象力的热忱、兴趣和欲望。视知觉的敏感意识的基本要素之一____即是这种对物象敏锐的感受力(心力)和把握能力(技巧)。
我不敢说我身上有“对物象敏锐的感受力和把握能力”,但是对“生命本身不倦的体悟和好奇”是必须具备的。比如对新疆人做的“馕”所产生的的兴趣来自于:第一觉得它好吃,第二觉得它方便,第三不易坏,第四它能体现当地的生活习性。
当我来到乌鲁木齐最有名的烤馕店“阿布拉”时,只见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是在等候买馕的人群,据说每天都有这么长的队伍,无论什么时间。
这里有各种口味的馕,但最好吃的还是普通的芝麻馕,据说里面掺有酥油、牛奶、鸡蛋和糖,我没有吃出甜的味道,只觉得咬一口下去,那刚出炉的“麦香”和芝麻香即刻充溢嘴间,很有韧劲,越嚼越香,而且似乎能上瘾。
来这里买馕的不仅仅是外地人,有许多当地人,还有开着“奔驰”车来这里买馕的。如果说它仅是品牌效应,而没有真正内在文化意义的“它在”,品牌本身又何以延续?市场、时间是优秀创意作品的良友,文化、经济、艺术它们本质内在逻辑联系,亦当如此。
半步斋说:摄影之所以被称为另一只眼,就在于能够用镜头写意并满足我们目婉中视知觉的物化形态,使人瞥见曰常视觉“看不到”的归隐_____超文化超逻辑之道途……,很哲学。
比如公交车上看手机的人,比如麦当劳里拿手机的人,还有这抱着小孩的美女,能否说明这里与时代接轨的程度?能否说明当地人的文化素养?从她们面对镜头的坦然可否反映出她们的心态?
如果说我的镜头中仅有的视知觉是表浅化的敏感性,尚不足以构成我视角的独特性,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我的视觉去思考、去思辨,去品味、去超临,并形成自我知觉意识的最内在本然的逻辑?以及发别人所不能了断的意义?
用半步的话来说就是:比看重要的是看什么?比看什么更重要的是你看到什么深度?这须要自我意识的感知和思想;而思想的深度永远取决于你观察的多少。
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实,这就是功夫在诗外的意思。
摄影家布鲁斯.韦伯说:“请记住,街头摄影百分之九十是失败。”很庆幸我超越了这个概率。但我更希望我的视角有其独特性,在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秩序,并能给人们带来一些深度的思考。
乌鲁木齐的灯火通明,在这清晨8:58的时候,在内地却早已是人们紧张而忙碌工作的时候了。
2018.6.21
14:47 于东莞
音乐:夜的钢琴曲《匆匆走过》赵海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