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篇(五)【在传说中流连】外一首



标签:
塔克拉玛干沙漠生命的密码爱情胡杨永恒 |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诗歌》 |

【在传说中流连】@芝麻
时间被切断
压缩的空间
以心灵探寻
粗糙的肌理
藏有
神秘古老的钻石
黄沙漫漫
捧出生命的河流
犹如流淌着
神殿里高悬的图腾
有些东西死去
有些还很柔软
明驼苦旅的蹄印
以它高贵的缄默
昭示昔日
英雄式的相遇
远漠尽收
我的眼际
铺陈温柔的曲线
穿越时空
大漠诗意
生命倏忽
传说之中
叶尔羌大国
阿不都热西提汗
阿曼尼莎汗
爱意酣浓
在《十二木卡姆》
凝固的音乐中延续
梯度的次第!
太阳燃烧胡杨
大漠有魂
三千年的历史
惊雷 暴晒
打不散的铮铮铁骨
焉能焚烧它的灵魂
又如何救得了国王的性命
沙漠之恋
沉沦在沙尘之中
被万亿年
正午的太阳烘烤
终而凝成记忆!
我在传说之外
把更多的诗情
隐于旷野荒漠
阿曼尼莎汗
为昔时赋予想象
在线条光影的音符中
变幻时空
在过去与此际中
漫步 神游……
屹立千年的化身
照临神情之中
我聆听你
最初萌芽般的吟唱
风中 刻画的年轮
我的笔尖凝成诗行
血管里激情的湍流
直抵共鸣的音符
生死契约
长夜漫漫
星光闪烁
终极相拥
荒漠之上
被鼓点击
我仰望你际
已沉默千年
作为对爱的奉献
在这片光明的土地
曾经招致雷电
太阳的光华
锻烧成吨的不朽
与大漠对话
不再孤寂
与来者对视
总有复活!
你的魂似在低吟
灵与肉 心与物
它们转换互渗
何为天荒地老
却有金色池塘
喀尔苏沙漠中央
与风暴起舞
或沉寂无声
存在____
永远在生成中
显示时间!
斜阳里
我吟诵我的文字
看透人间冷暖
如今 只为此生
浅吟我的歌调!
叫住那个远行的人
告诉她 诗行就在脚下
人在天涯 黄沙弥漫
适合微闭双眼
心本无形 在境在神!
注:1、叶尔羌汗国:公元1514年,察合台后裔苏丹·萨义德建立了叶尔羌汗国,其都城就在如今的莎车老城。长达160多年的叶尔羌汗国时期,莎车一度成为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中心。莎车县,位于新疆南疆塔克拉马干沙漠西南部,与喀什相距165公里,与乌鲁木齐相距1460公里。
3、阿曼尼莎汗: 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出生在距莎车县城50公里的喀尔苏乡夏布鲁克村。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她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是位才华出众的奇女子,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13岁入宫,34岁因难产而逝。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 ,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表演的十二木卡姆,便是经过她整理、规范后的音乐。
4、《十二木卡姆》:木卡姆
1960年,正式出版了《十二木卡姆》: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340余首。
从中国新疆最东面的哈密地区到摩洛哥的塔尔法亚,在东西长达12000公里的范围内,19个伊斯兰国家的4亿多人享有这一文化盛宴。如果用一条红线将这些地点连接起来,就是一条和丝绸之路完全吻合的道路。
阿曼尼莎进宫后,阿不都热西汗将叶尔羌汗国疆域内知名的乐师、诗人、歌手召集入宫,阿曼尼莎汗和宫廷首席乐师柯迪尔带领他们收集整理民间流传的木卡姆诸曲,首次形成规范化的木卡姆套曲,共16部,后来又演变成十二木卡姆,这就是十二木卡姆的源头,阿曼尼莎汗是名副其实的十二木卡姆之母。
这是一片遇难呈祥的沙漠,这是一片浴火重生的胡杨。1560年,34岁的阿曼尼莎汗因难产而死,阿不都热西汗提悲痛万分,终日郁郁寡欢,不思茶饭,不理朝政。不日,阿不都热西汗卧床不起,御医手足无措,大臣心急如焚。乐师马黑麻•瓦里建议:阿布都热西提汗与阿曼尼莎汗在喀尔苏的沙漠相遇,在喀尔苏的胡杨林中相爱,并许下同生共死的誓言,胡杨是他们爱情的见证,砍掉胡杨,消灭“见证”,让阿布都热西提汗与阿曼尼莎汗阴阳相忘,阿布都热西提汗方能大病全愈。忠心的臣民一夜之间砍光、烧光了喀尔苏沙漠里的万亩胡杨,燃烧了七天七夜……荒唐的做法没能留住阿布都热西提汗的命,也许是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也许真的是“兑现”同生共死的许诺,阿布都热西提汗在当年的冬天便与阿曼尼莎汗相遇在另一个世界了。
6、查找以上的资料很艰难,因为没有去莎车的叶尔羌汗国王陵,对于叶尔羌汗国的第二代君主阿不都热西提汗的名字和出生日不能确定,查找的每一个资料上说的都不一样,特别奇怪的是,有些资料同一页面都是自相矛盾的。而百度上的资料大部分是互相抄来抄去的,不知谁对谁错?所以,我只有重新从叶尔羌汗国王陵查起,才敢确定第二代君主的出生日和名字(新疆人的名字比较复杂),这样才能对的上阿不都热西提汗与阿曼尼莎汗的传说。好在这个传说不论哪个版本,大意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