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之十八——意大利小城圣吉米纳诺、锡耶纳的风情


标签:
旅游意大利中世纪小城风情 |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随笔》 |
P2
P3
P4
P10
P11
P14
P15
P16
P18
P20
P21
P22
P26
P31
P34
P42
P44
P45
P46
P47
P48
P51
P53
P54
P62
P63
P64
让人想象不到的,这里还是赛马场,人是在广场中间坐着,在扇贝的边上围出一个跑道,赛马便在这跑道上举行。只是我们无缘参加这样的的盛会。
P65 在塔楼上观望是有时间限制的,它是买票后几个人几个人的放进塔楼,到达塔顶后几分钟就要催你下去,换其他人上来。600多年的塔楼保护的这么好,应该是与这种管理模式分不开的。
P66
P71
P72
P74
P75
P76
在教堂和博物馆之间频繁的穿梭后,更想去看看意大利乡村的景致,不知道这是不是审美疲劳后的反应?总之,我更向往那青山绿水的乡村。
之所以选择圣吉米纳诺(San Gimignano)小城,是因为攻略上说它是一座美得像童话般的、有着中世纪风貌的小城,还因为不知谁说过,这是一座很少有亚洲人来的城市。可是我们一上车就碰到这几位台湾来的女孩,或许她们也是看到这些介绍才来的。
当圣吉米纳诺古老的城堡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的确,给我们的眼球带来了冲击,那是带有一种古朴的,没有半点刻意雕饰的城堡。漫天的乌云像是带着远古的风,翻卷着,向我们逼近,或许它是在向我们述说着,这里曾经是教皇与国王争夺的小城。
城门内古老的房子,狭窄的街道两旁都是商铺,熙熙攘攘的游客擦肩而过,这条400多米长的石板路,是小城最主要的街道,街道的尽头是罗诺萨双子塔,当年为了抵御敌对宗族的进攻,修建了这些高不可攀的塔楼,所以,它的外观朴实无华,没有那些炫耀的华丽外表。
中世纪时期全城有72座塔楼,如今只剩下14座,所以有人称它为“中世纪的曼哈顿”,小城也因为这些高耸的塔楼而闻名,并成为它的国际符号。
塔楼上的那些残存的坑洞原是固定铁索用的,用于塔楼之间相互串联走动,如今在岁月的流失中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只有它的痕迹和塔楼还在向游客们讲述着它曾经的沧桑。
在这数座高塔和楼房包围下的,是一座小小的广场,中央是一口1237年开掘的古井,据说这曾经是圣吉米纳诺人重要的水源,广场因而命名古井广场,广场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悠闲聚会的地方。
广场的边上,也就是这两个年轻人的背后那个拱形的门内,据说他家做的冰激凌是世界上最好吃的冰激凌,门口有人排队。一般都是这样,无论国内国外,好的餐馆门口总是聚集着许多人。
我们买了六种不同味道的冰激凌,不是很贵,2.5欧元一盒,果真不同一般的冰激凌,比哈根达斯好吃,味道非常纯正,全是用新鲜水果和新鲜牛奶调制出的,透着淡淡的水果香味,难怪到这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尝尝它的味道。
只是我发现门口的牌子上有中文,所以,曾经看到的说此地很少亚洲人来是不准确的。
再往里走有一家的披萨也很好吃,外酥里嫩,上面有香肠、番茄和香菇很香,味道也很好。这的红葡萄酒很便宜,一瓶4.5欧。坐在这有着中世纪气质的广场上,享受美食美酒的同时欣赏着众多电影导演们的青睐的小城,尽管我们没有《和墨索里尼喝茶》(电影Tea
漫步在狭窄的小巷中,感受着一份宁静与安详,慢慢地寻找着中世纪的风情,仿佛看到1934年侨居意大利的英国贵妇们,在时局动荡的年代,依旧保持着高雅的格调悠闲的生活在这里,但是,当纳粹企图炸毁小城之时,这些老太太们勇敢地挺身而出,保卫这座小城。
与古井广场相连的是大教堂广场,这里坐落着市政厅和建于十二世纪的圣玛利亚.阿苏塔主教堂,我们沿着市政厅旁的塔楼逐级上攀(塔楼门票7.5欧元/张),到最高处去领略圣吉米纳诺的风光。
凭高远眺,圣吉米纳诺城的风貌净收眼底,小镇周围是满眼的绿,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到的葡萄园是如此的生动,像是变换中的影片,我不敢说它像世外桃源,更不敢说它像童话世界,但是,在这样的地方,怎能不放慢你的脚步?放慢你的思绪?静静地去感受这独特的清新,感受那份庄园的宁静与祥和,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花香,由远处飘来,沁人心脾……
当然,沁我心脾的香气还来自于这家店的咖啡,缠绕舌尖的醇香,令人回味。漂亮的老板娘,既热情又大方,看到我拿相机拍她,马上对准我的镜头,露出灿烂的微笑。看来小镇上的人和罗马的人还是不同的,淳朴厚道许多。
回佛罗伦萨的车不是很多,所以,车站聚集了很多等车的人们,几乎人人手里都拿着一本书,这是一个爱书的国度,或许整个欧洲都是如此。和我们国家许多人沉醉在手机里的景象有天壤之别,有人说,互联网的普及将颠覆人们的阅读习惯,“手不释卷”的阅读形象可能会成为历史。但是,为什么在欧洲并没有改变这种习惯?或许是理念的不同吧?但是随身带书的习惯早已融入到他们的骨子里了,变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学者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很赞同这个观。
优雅,不仅仅是慢下来,还在这举手投足之间,一笑一颦之间,那是文化和素养的积累,那是修养和知识的沉淀。品味亦然。
不知谁说过锡耶纳是意大利之行必到之地,因为那里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纪的风貌。似乎总是在寻找中世纪的足迹啊,呵呵。第二天,也就是7月24日,我们登上了去锡耶纳的汽车。
锡耶纳位于南托斯卡纳地区,距佛罗伦萨南部大约50公里,建立于公元前29年,历史上是贸易、金融和艺术中心,现为锡耶纳省的首府。锡耶纳的街道上到处是这种红绿黄相间的旗子。
这是一座有着独特色彩的中世纪城市,是那种暗红色调子,锡耶纳的建筑物均为当地一种褚色的石头所建,懂绘画的人应该知道有一种颜色就叫做锡耶纳(赭石色),那便是以锡耶纳的基调命名的颜色,这是整个锡耶纳的颜色,市政厅、城墙、民居概莫如是。
它的建筑除罗马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外,还有意大利哥特式的风格,或许这是受到了十字军东征时期东方的影响,并且以狭窄的拱廊的形式表现出来。
从圆拱形门楣中看到的就是市政厅的塔楼,修建于1338-1348年,高达102米。不得不赞叹古代锡耶纳人的建筑水平呀!当我们站在高高的塔上瞭望远方的时候,风很大,似乎有点站不稳,尽管有些吓人,但我还是用镜头扫视这托斯卡纳乡村的恬美与独特,并拍下了这张像是“颠覆下的街道“的片子,是不是有点异类的感觉啊?
俯视下的扇贝广场,像是平面的,其实它是像扇贝一样下面是凹下去的,下雨时雨水都会汇聚到射线下面的一个储水池里。
让人想象不到的,这里还是赛马场,人是在广场中间坐着,在扇贝的边上围出一个跑道,赛马便在这跑道上举行。只是我们无缘参加这样的的盛会。
在塔楼上观望是有时间限制的,它是买票后几个人几个人的放进塔楼,到达塔顶后几分钟就要催你下去,换其他人上来。600多年的塔楼保护的这么好,应该是与这种管理模式分不开的。
有意思的是,到这里才知道了关于罗马的古老神话,也就是“母狼育婴”的故事,一只母狼在洞穴中哺育了战神的孪生儿子,挽救了他们的生命,从此缔造了伟大的罗马,而狼孩中弟弟的儿子缔造了锡耶纳,因此,这座雕像也就成了罗马和锡耶纳的图腾。
锡耶纳大教堂DUOMO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建筑,只有米兰大教堂与奥尔维耶托大教堂与它的风格相接近。
这是一个有着被誉为最美丽广场之一的城市,一个有着无鞍赛马比赛的城市,一个拥有着提拉迷苏的城市,一个跟佛罗伦萨相争着很多年的城市,一个保存非常完整的中世纪风貌的城市。
遗憾的是我没尝到这里的提拉米苏的味道,但是这里的切糕也很好吃哟,里面有很多的坚果和陈皮等等。
沿街漫步,感受着当地人的生活气息,坐在广场边的小餐馆里品尝着意大利式的牛扒、喝着锡耶纳的啤酒,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最释然的体验?尽管对于它的历史、它的风情,我们只能从表面上去感受,但是对于我来说足矣。
如果说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那么锡耶纳本身就是一件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