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2012-11-01 10:41:03)
标签:

文学

摄影

随笔

古长城

分类: 原创-摄影与文学《随笔》

    历史是条长长的河,就像黄河从这片土地流过;历史是条长长的路,正如这河西走廊,千百年古道风尘萧瑟,留下悠长的痕迹-------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1  河西走廊是指黄河之西,以甘肃省的省会兰州为界,在祁连山脉和内蒙古高原之间横贯东西,形同长廊的狭长地带。它南依青海,北衔内蒙古,西到新疆。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2  历史上这条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古老文明的发祥地。还是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西段,也是长城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3  在这个一千多公里的历史长廊中,汇集过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和地中海文明。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4  当我们的车沿着祁连山脉穿过这片苍凉的戈壁滩时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5  山脚下出现了长长的一道土墙,还有类似土包的物体,当时脑子里就出现了古道斜阳写的《山海关散记之三  秦长城与孟姜女》中的画面,记得他写道:秦长城西起甘肃,经宁夏延伸至内蒙古。莫非这就是秦长城?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6  再仔细看那土包不就是烽火台吗?看见没有?后面好像还有两道长城。

    回来后查资料证实,这确实就是古长城。

    最初在甘肃境内修建长城的是秦国的昭王,后来秦、汉、明等朝代为抵御匈奴在此修建长城,它为甘肃的古代社会带来了繁荣。这三条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格的长城,至今仍然默默地关注着陇原大地,叙述着那个年代关于长城的传说和故事-------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7  山丹县境內遗存的汉明长城共达200多公里,是国內古长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被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8  这用黄土夯筑而成的长城,可称得上是长城的鼻祖了。这些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古长城,让我们想到了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名将金戈铁马,十里疆场出击匈奴的故事,此时耳边仿佛响起了战马嘶鸣,刀枪厮杀的铿锵声,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千百年来,这些故事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捍卫民族的独立而舍身忘死,勇赴国难。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P9  横贯北方的长城,像一条巨龙,翻过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戈壁,这些古老的废墟仍然在顽强的证实着自己的存在。让我们始终都能和久远的历史相错而过。这些走过千年风雨的长城,虽然已是残垣断壁,但它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

 

以上片子均由卡片机车拍,大家凑副着看吧)

 

 




<长城>
---徐小凤---
屹立东方
阔步跨于版图上
光辉文化宝库
战绩似比岁月长.岁月长
大漠风沙
朔造千秋的英雄形象
不登长城非好汉
勇者不惜血与汗.血与汗
(也不管风沙里狂风扑面来)
锦秀山河
长城内外也是故乡
古国巨龙
风沙里闲话宋唐
莫问沧桑
看着朝辉充满期望
沟通文化东西方
正喜今天变桥梁.变桥梁
(正喜今天责任是桥梁)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好友雪域莲花雅评
 

                             黄岭朗天清风随,厚土长城岁月追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好友暗香浮动雅评
 

                     厚重的黄土上一段厚重的历史。那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沧桑,是华夏精神的印记。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 现附上好友雨子2007-5-25写的诗

                                         这是当年被红袖首页推荐的作品

 

       西部,我的父王,你广博辽远,无限沧桑! 
 

                 仰视沧桑,思绪如花在夜空盛开
                 西部,我的父王,我是被你用掌心暖大的格桑梅朵
                 我在酥油,奶茶,粘粑和戈壁风里绽放
                 依附苍老的大地,才有如此深刻的美丽
                 你千年的沧桑如剑,沧桑在一万种责任里恢弘

                 我是父王珍爱的格桑梅朵
                 沿戈壁、黄沙、红柳与沙枣的村庄
                 寻找羌笛之音,在苍茫中再度玉门关
                 玉门关外,凄凉,难以掩饰
                 而一代代的信仰是永不陨落的星辰

                 一条路,春蚕蠕动之路,在体验过强劲的死亡之后
                 在无数次人类与自然搏斗中站起
                 我骄傲地感叹东方古国的文明
                 她是旗帜,从古长安飘进罗马帝国,从此
                 横断亚欧古代贸易神圣之路,被历史高高擎起
                 我就是开放在往返丝绸、马匹、铁器、胡椒路上的格桑梅朵

                 敦煌,黄沙中跃起的咽喉一样的重镇,
                 覆盖着往昔不可掩饰的辉煌
                 鸣沙山,月牙泉,悬崖石窟
                 你是圣地,深藏着生命与不朽
                 晶蓝的墙壁,梦幻里的釉彩,举世闻名的沙山
                 风把生命阐释为高原上一座金色城堡

                 仰视沧桑,夜的心脏里奔涌着我的血液
                 鸣沙山东麓的断崖石窟豁然明朗
                 辽阔的高原,红色的苍茫
                 西部,我神圣的父王
                 我拾起你遗落的青稞和马匹一路西行
                 苍凉,在一个高度上定格

                 悬壁长城一段明史的侧影里
                 金戈铁马,号角嘶鸣
                 横刀立马的勇士不再归来,魂兮悠悠
                 久远的风声,梦象碎片一样飘落
                 悲壮,以血的代价躯赶懦弱与屈辱
                 预言在血管里证实生命,步步为营

                 鹰飞翔
                 日月山经幡飘摇,日月山依然蒿草不长
                 文成公主承负着博大的使命永远西去
                 举目苍茫,苍茫中公主的泪温湿了赤色土地
                 美丽凄楚的泪滴,历经了六百多年一再沧桑

                 西部,苍茫高原,广博,深邃
                 雪雁从被灼痛的灵魂里飞跃而起
                 千年胡杨沉默的生命,而雅丹地貌
                 呈现的主题是更为神秘的苍凉
                 从此,我的牵挂一望无际

                 淹没驼群的黄昏,把苦难成就为坚毅
                 凝视雅丹地貌一只美丽的孔雀
                 我再度深入苍凉的神秘,神秘的沧桑
                 在一种高度里
                 西部,无法掩饰的悲凉,成为我诗歌语言的宝石

                 追逐父王印烙沧桑的背影
                 泪水从我柔曼的指尖溢出
                 父王,我与你血脉相连,我承接恩赐承接责任
                 我的血液延续着你沉重的积淀
                 在我五月梦的河床上,拓展千年黄昏的空寞
                 亲爱的父王,你的苍凉是神圣的
                 落日如金,神圣从来就是神圣的乐章

                 在水样柔美的五月我膜拜西部,岁月之神啊
                 让灵魂为之停驻,黑夜终会退去
                 仰视沧桑,光明在瞬间绽放花朵,真实地绚亮
                 西部,我至高至圣的父王,你广博辽远,无限苍桑!

 

 
                                  陇上行之二——感受厚重的历史好友千子岸赠玉
 
                                  天高地阔,真想与你同行。
                                  明城二里是秦城 
                                  只见明城不见秦 
                                  漫览龙孙喑龙祖 
                                  方家犹倖知古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