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

标签:
杂谈 |
康百万庄园建于明末清初,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之称。
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康百万庄园、刘文彩庄园、牟二黑庄园。据说它是乔家大院的19倍。
所以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
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用玻璃罩着的石柱
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
她像一座历史博物馆记录着康家创业时的艰辛、如日中天时的辉煌和衰落时的苍凉,记录着兴盛12代、400余年的豫商传奇。
据说他的每一块砖都用的是陶砖
康百万家的帐房
药房
http://news.eastday.com/c/20120326/images/02026494.jpg
尽管康百万家财万贯,但庄园真正的宝贝是这块有着全国十大牌匾之一的“留余”匾。乍看之下,既像一幅展开的书卷,又像一幅飘扬的旗帜,上面写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是康家留给后代的家训,指的是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要对百姓行善,报效朝廷。因而,在康家400年的豫商传奇中,“留余”思想始终伴随着康家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毁家纾难;在巨额财富面前,他们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之时,他们宽容待人。
中国有句俗话:“富不过三代”。可康家富裕了12代,康百万为什么能够富十二代?一个封建旧地主,如果没有很好的传家理念,不会这样财富不断并且民怨极小。这难道不是我们现在应该借鉴的吗?
庄园建筑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其他区域以扇面形式展开,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异的群体院落。
一派庭院深深的幽雅与宁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
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弯弯曲曲地穿行在庄园里,宛如走进了一个大迷宫。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被迫携光绪皇帝西逃,至巩义市已是山穷水尽康家掌柜康英奎雪中送炭,向慈禧太后一行捐献了百万两银子。因此,获得了“康百万”的称谓。
这井上的打水轱辘
这斑斑锈迹的门栓
这古老的石榴树
还有这棵300年的老葡萄树都鉴证了康家的沧桑历史
,
它们不仅见证了一个家族20余代的兴衰。
也记录下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风雨沧桑
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