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2014-10-12 09:17:19)
标签:

佛学

杂谈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第五批国保)  时代:金  地址:浑源县荆庄乡荆庄村

荆庄村位于龙山脚下,大云寺原名大云禅寺,是一座古朴典雅、风格迥异的古建筑,越过千年沧桑,几经历史烟尘仍巍然耸立,岁月历练并铸就了它的深沉蕴藉,虽身处边远山野,但丝毫不能阻挡它的价值和魅力,在四周平房的簇拥下,它显得沉静、从容,甚至有些孤独。 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浑源县志》载:大云寺旧志大云禅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里龙山为上院,一在城西荆庄为下院,胥元魏时建,由此可知大云寺的创建年代应在北魏后期。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在金元时期,龙山的名气比恒山要大。当时金末太学生、浑源人刘祁,在蒙古人灭金后隐居于家乡龙山,结庐草居,室名为归潜堂,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归潜志》。当时在河东颇有诗名的才子麻革受刘祁之邀,北上游龙山曾宿于大云禅寺文殊阁。面对龙山及周围景观,他发出“不知天壤之间,六合之内,复有几龙山也?”之感叹。而元代诗坛领袖、大诗人元好问与名士李冶、张德辉也经常游龙山,时号龙山三老,他们于此吟咏诗词歌赋,传为一时佳话。元好问亲切地称龙山为老龙大物,有“胸中隐然复有此大物,便可挥斥八极隘九州”之句。他以《游龙山》为题写过一首72言的长诗,风格恣肆豪放。徐霞客在他游恒山的日记中也提到过龙山及大云寺。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寺院坐北朝南,原规模宏敞,共由三进院落组成,现仅存大雄宝殿,为金代遗构。元、明、清均有修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举折平缓舒展,翼角升起显著,整个立面效果潇洒飘逸,给人以振翅欲飞之感。台基长方形,前檐设宽大月台,均以条砖砌筑。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用柱共10根,均为木质,直柱造,其中前后檐柱各4根,两山各设中柱l根。角柱升起、侧角明显,柱头卷刹圆润规制,施以阑额、普柏坊,柱础石质素平无饰。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檐下斗栱21朵,古朴凝重,转角铺作4朵,柱头铺作6朵,补间铺作11朵(前檐明间设补间铺作2朵,其余补间铺作1朵)。四铺作单抄计心造,慢拱隐刻。柱头铺作里转为压跳,四椽袱头为耍头,不设翼形拱。补间里转五铺作,双抄,第一跳,跳头上设翼形拱。耍头蚂蚱头形,后尾为抄头。转角铺作泥道拱列抄头,正心枋列耍头。45度出角华拱,上承角耍头。明间、次间普柏枋与襻间枋之间,脊樽与顺脊串之间均置散斗,组成襻间斗拱。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殿内采用减柱造。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檐用二柱,两端承撩檐槫,梁背置高大隐刻驼峰两件,隐刻驼峰从纵向以襻间枋稳固,其上置交互斗以承平梁。平梁两端承平槫,中置合沓,立蜀柱以承脊槫。蜀柱柱头上纵向施叉手,横向施顺脊串加以稳固,以增加脊槫的稳定性。山两补间铺作承丁袱,其末端搭置于四椽袱上皮。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殿内东、西、南三壁存有壁画73.64平方米,为明代作品。工笔重彩,沥粉贴金。内容为一佛二菩萨和十大明王,图形上模拟了浑源永安寺十大明王,但从技艺上相去甚远,没有了元代壁画的跋扈和张力,表情神态中却流露着顽皮和可爱,不像明王倒像龙王,又有些现代漫画的味道。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甘露军咤明王,为南方宝生佛变化身,军咤意译为,瓶在密宗里是甘露的象征,意为以慈悲为怀,遍洒甘露水,以洗涤众生的污秽心灵。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降三世明王,为东方阿閦佛变化身。由于他能降伏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贪嗔痴,故名降三世。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马首明王,为观世音菩萨变化身。如转轮圣王之宝马以大威势力、精进力驰驱威伏四方,啖食无明重障。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步掷明王,为普贤菩萨变化身。能启发二乘之人,除去小乘的心,令其具足大乘甚深空慧。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不动尊明王,为大日如来变化身。其誓愿为见我身者发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恶修善,闻我法者得大智能,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大力明王,为西方阿弥陀佛变化身。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无能胜明王,为地藏菩萨变化身。谓降伏众生而尽诸障也,能于生死中而得自在。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焰发德迦明王,为文殊菩萨变化身。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大笑明王,为虚空藏菩萨变化身。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使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穷尽利益。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忿怒大轮明王,为弥勒菩萨变化身。即以消除一切业障、越法,以清淨圆满戒品为本誓之明王。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四百五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