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阅读,在绘本与文字书之间——爱心树第三次经典童

标签:
转载 |
分类: 绘本观点 |
培养终身读者的关键期是小学
邢培键:
曾经是爱心树绘本馆最早的编辑之一,翻译了很多爱心树绘本馆的作品,现在是爱心树童书馆的主编
http://s14/middle/66eea4a6gb4a75773bc8d&690
第一,儿童文学编辑的三种幸福
第一个幸福:我最初做儿童文学编辑的时候参与了《朗读手册》这本书的编辑,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给我的力量一直让我坚持做儿童文学做到现在,虽然当初做绘本的时候很艰难,好多家长、老师都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让孩子读。
《朗读手册》告诉我,阅读是很简单的事,但它是特别重要的事。它对童年很重要,对一个人的一生很重要,甚至对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很重要。所以我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第三个幸福:编辑这个工作让我成为了一个终身读者,从这个过程中我每天会获得很多很多知识。你做的每一本书都会给你新的视角、新的思想,甚至认识一个字的用法,都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跟我们阅读对孩子的作用是很相似的。有很多孩子童年的时候看了很多绘本,但上了小学之后没有很多机会或时间,可能阅读的经验也就中止了,或者他以后的阅读经验非常非常少,我觉得这是特别可惜的事。
第二,培养终身读者关键的时期是小学
第一,儿童文学的阅读可以巩固绘本阅读的成果,把孩子和图书之间建立的喜爱情感延续下去。
第三,阅读儿童文学能培养孩子会感受、会思考、会决策、会创造的独立人格。一个有很好阅读习惯的国家,它的国民能够在很多场合都做出很理智、很正确的选择。
第四,儿童文学阅读中的新挑战
第三,大人缺少指导能力。比如,孩子该读文字书了,我应该给他什么样的指引,跟他读绘本有什么不同之处,他要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时间读,我们应该怎么跟他交流,这都是我们大人比较缺乏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给孩子一些指引,孩子也不会自己去摸索出一条路来。
第五,家庭、学校、图书出版者,我们能做什么
比如这本《乐琦的神奇力量》。它是一本儿童文学书,也是一本孩子和家长一起读的书,甚至大人从中收获的也许会比孩子更多。这本书很适合在家庭里面全家共读,就像绘本一样,它是一个亲子交流的过程,读文字书也是有这样一个特别好的作用。
http://s14/bmiddle/66eea4a6gb4a766b2e87d&690
还有一些书很适合做课堂教学的,比如我们新出的《神奇的收费亭》,这个是亚马逊网站评选二十世纪最好的50本童书之一。这本书今年出版50周年,我们把它引进来。有一位美国的老师,他从教33年,他每带一个班都会在班里面给大家读《神奇的收费亭》这本书。他说:
第六,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1.慢慢的要扔掉拼音和图画这个拐杖。
并不是说孩子图画和文字阅读割裂开,而是说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没必要童书一定要带图画,给一年级孩子看的书一定带拼音。比如,就像我们学英语一样,老师告诉我们你不要读文章的时候见一个生词都注上音标,老师说你要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就可以读懂。像低年级的孩子,还处在亲子共读的阶段,比如他从绘本阅读过渡到文字书阅读,我们还是需要跟孩子一起读书。像国内作家商小娜出的《小朋友准备好去上学》是给小学生读的,这个书是不带拼音的。因为,我们相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的孩子可以很好地阅读这本书。
《朗读手册》的作者有一张照片,他的孩子那时应该上美国七年级,大概初一。照片中,他的孩子在饭后洗碗,他在给孩子朗读。《朗读手册》里面有一个研究结果,孩子到八年级的时候他的听力水平和阅读水平才能到达同样水平,很多书他阅读可能觉得挺难,但是你读出来他听,他觉得又是可以理解享受的。特别是对一些还没有养成这种好的阅读习惯的孩子,你怎么吸引他读书呢?我们可以给孩子读书,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比如每节课之前有几分钟阅读时间,或者在学校广播里面给大家读一本书。比如孩子在家里做家务或者收拾房间的时候,大人都可以给孩子读书。大孩子并不排除听别人朗读这件事,不要觉得孩子大了就自己去读书完全不管他。
3.阅读要多样化。
选书的时候给孩子一些自主权,我们让他读一些经典作品,同时也要让他读一些很轻松的东西,比如《阿甘先生》,这本书也得了很多奖,但不是很经典的儿童文学的书,它得了最有趣的小说、罗尔多达尔滑稽大奖。这本书我们定义为最无拘无束的童书。孩子可能自己也会发明这种语言,作者只是用孩子的语言来讲故事。这个故事还有很多有创意的东西在里面,这种书孩子也愿意读。
另外还有一种书是漫画书,《朗读手册》里面也说孩子读漫画书不是坏事,其实读漫画书多的孩子可能成绩更好,家庭经济好的孩子比那些家庭状况不好的孩子读的漫画书多,对他的成长也更好。我们明年会有一套《高卢英雄传》,里面有很多知识和历史,这种好的漫画书也不排斥孩子去读。
4.给家长和老师选书的建议。
很多家长老师想给孩子推荐书,但是不知道从哪找或者找什么样的书给他读。读书是一种个人体验,并不是别人说这个书好,今天我推荐这个书好,我说好你就拿去读,这个也不一定。我们选书可以从各个角度,比如你可以从主题来说,到圣诞了,选择一些过圣诞的书,《圣诞毛衣》这本书,是一个妈妈送给孩子的礼物,但并不是这个孩子想要的礼物,他想要一个自行车,但是家庭条件不允许,妈妈送给他一个毛衣,孩子觉得妈妈怎么不了解我的心,我都盼一年了自行车,他就很恨他妈妈……这件事引申出了一个男孩心理的成长。我们可以在特定的节日,围绕这个节日主题,比如母亲节或者父亲节或者感恩节,都会有一些选书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