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好一堂阅读课

(2022-08-06 20:56:30)

阅读即思考

阅读一直是语文学习和各科目学习的重点,阅读有两层含义,读懂文字和理解含义。其核心在于理解,也有两层含义,首先读者要读懂文字,其次读者也要思考阅读内容。阅读文本也就是与文本的对话,会思考的人才会与文本产生内在的互动。《上好一堂阅读课》这本书就是侧重于阅读过程中对于文意的构建,提倡进行思考性阅读,这本书也是为思考型读者而写。

该书入选“助推教师发展的十本书”。主要介绍了目前美国阅读教学领域广泛使用的七大阅读策略,强调阅读中的思考过程,引导孩子在阅读中留下思考印记,逐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挖掘,从而理解文意,真正消化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大的阅读策略下,本书通过67堂阅读策略课,用实例讲解了67 种细分的阅读技巧,展示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孩子、如何教会孩子恰当运用阅读策略,并展示了可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开展的活动以及孩子做出的课堂反馈。

本书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解文意的基础,第二部分阅读策略课,第三部分跨学科理解。本周我完成了第一部分第一章《阅读即思考》以及第二章《策略性阅读》的阅读。

什么是阅读?有人会理解为读出字音,了解字义。而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阅读即思考。斯蒂芬妮说:“作家最擅长写自己熟悉且关心的事物。”孩子往往对能够引起共鸣的书情有独钟,所以当我们能够把书读给孩子听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而这样的热情是可以传染的,打动孩子。朗读并分享阅读时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阅读有两层含义:读懂文字和理解文意。简单地可以理解为,阅读即思考。

阅读时的思考如何改变人的思维?作者认为阅读时的思考就是人与文本产生的积极互动,让他们对思考的过程有清晰的认识,主动去运用策略理解文意,然后改变人的思维。

那么如何教会孩子进行思考型阅读呢?

主要的策略包括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帮助孩子成为策略型读者以及引导孩子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思考是成为思考型读者的第一步。平时,学生的阅读多数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而很少有人会尝试去进行思考性阅读,如果老师们能够与孩子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是如何与文本互动的,那么学生也会学会通过思考来分析理解文本。

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够帮助孩子克服阅读障碍,从而激活并关联背景知识理解文本,理解世界,认识自我,进而在遇到困境时能够理性分析、直面挑战。

这本书不单单适用于语文教师也适用于英语教师,或者想激发孩子的阅读思考能力的家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点亮一盏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