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守成长,静待花开
(2020-12-11 22:56:08)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就能教育好的,规则总是容易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到的事情,你便英国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的身上固定起来。”这就是讲养成习惯的重要性。
从语文老师到班主任,从任课老师到班级管理者的转变,也许这一切我早已做好了准备,每天孩子们总会带给我不一样的喜悦和挑战。
对班主任工作而言我是个“新手”,16年的教学经验加上近些年教育管理类专业阅读的增多,对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摸索以及问题学生的追根溯源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做起学生工作来相较十几年前更加得心应手。
从抓班风到学风,到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养成,我深知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引路人而非“策马者”。班级中多数同学没有把握好初中相关学科的学习规律,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对于中考以及个人现状的不了解,学习品质无法形成,进而导致班风以及学风不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由人的精神财富的外化而来的和谐的交响曲中,最微妙最温柔的旋律当属于人的心灵。”这句话告诉我,育人先育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也反复强调,一个人首先生理到安全、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够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一个没有情感的班级,一个只有冷冰冰的规章制度的班级,既没有凝聚力,也不可能带来安全感,更谈不上发展。
开学第一周班级文化建设是首要任务,我迅速制定了班级公约、新的小组划分、以及室内外文化建设,班级口号以及班级管理理念初步形成,家长和孩子们也尽快在短期内适应了新的管理风格。
但仍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课堂接话,室内外卫生打扫不及时,班委职责不明确,有些班委形同虚设,仍然存在一两位同学作业不及时以各种借口和理由逃避作业等情况仍然零星存在,如何让学生零失误零犯错这是给我的更大的挑战!更是不可能的挑战。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具备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多数师生矛盾,多由师生沟通不畅造成,x同学开学之初便带回了一本空白的暑假作业。由于刚刚接班事务繁多,检查之初我便批评了他一通责令完成,后来竟忘记了。近期他诸多作业出现了各种理由的不写:忘记带了,没有记作业,落在学屋了……而我只能让他课堂写,他母亲也直言:确实管不了。而我和他沟通也多数是我一个人说,他默不作声。这样的学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油盐不进。但也全非一无是处:他五子棋下得奇好!今天下午的地理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学习任务也不管了,跟同学玩了起来,结果又被我逮个正着。
一通苦口婆心之后,我的耐心已然消耗殆尽了。可事后我从深层原因找起,这个孩子的变化始于疫情线上学习期间,经常性不听课,复学后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没奔头,灰心了!从初一以来他的书写一直极差,可能一定程度上存在书写障碍,特别是语文学科需要大量书写才能完成作业,而这有可能是他拒绝完成以及认真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我常说,告诉他怎么做,比把他打击至“死”要有意义得多。
对孩子而言,学习规矩纠正坏习惯,意味着他要改变自己以往多年养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这个过程无论对老师、家长还是孩子自己都是一场艰难而又痛苦的战斗,坚持、信念和方法很重要。
郡和铭是典型的的行为习惯型问题生。主要表现就是无论上课还是下课时根本就坐不住,严重的小动作,接老师话茬,马虎磨蹭,铭除了行为习惯等方面问题之外,本身具有非常明显的厌学情绪,成绩每况愈下,如今已是班级倒数,成绩基本个位数。郡成绩优异,长期缺乏自律,即使成绩好,但书写极差,成绩偶尔不稳定。上学期铭的成绩已是最低谷,由于他追求成绩的优越感希望为零,所以将自己置身于另一个极端,多次违反班级纪律引起老师的注意,而在一定程度上一次作为自己的优越感。本学期我认命他为班主任助理后,他的积极性和存在感极强,一直不遗余力不辞劳苦的为班级中各类琐事忙碌,也逐步得到同学的认可。郡本学期有所改变,但是自律差的问题很难短时间内解决,上课或者课下偶有大呼小叫,有时候老师使以眼色,他马上可以意识到句子的错误或者问题,但过后又很快抛诸脑后。他们常常让老师头疼不已,也能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但从不会让老师感到厌恶,甚至会有可爱可取之处。
在我带班之前,曾经和他们的小学同学了解过,这两个学生的表现或者习惯,之前就已经存在。凡属习惯,都有其稳定性,绝非朝夕形成的。一种行为21天就可成为习惯,何况一个孩子的成长,以年计,更是根深蒂固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尺之冰的消融也绝非一日之功。需要老师的耐性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拿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比较,上周和本周的比较,上月和本月比较,有进步就是成功,在行为习惯上的反复是常态的,不反复恐怕就是极少了,在一些教育著作中作者写到的某些问题生,因为老师的几句话就忽然改变,甚至后来取得极大成功,我们称之为鸡汤文,用故事包装过而已,但可信度并不高,一个孩子的改变乃至成才,原因之多方面的,离不开家长,老师和他自己改变和形成习惯的过程。
本学期我要他们先列出自己的“毛病清单”,然后再根据我的理解和观察,逐一订正。最突出的而首要的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纠正目标,让他们看到希望,找到方法,提升改变的信心。
而任何习惯的改变都像戒掉“毒瘾”和“网瘾”一样艰难,偶尔反复,多数情况下绝不是他故意给老师找茬儿,他是控制不住自己 了 ,每当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帮助和鼓励,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当然,习惯问题很多根源在家庭,主要还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调整,帮助家长“出招”,也要给孩子“出招”,帮助孩子进步。
相信每个孩子都渴望优秀,每个家长也都渴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这样,转化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并不是没有希望。静待花开 静守成长,期待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改变自己,看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