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沙县三叉河(五美水)

(2019-02-18 12:03:32)
长沙县三叉河(五美水)
三叉河的筒车

作者 陈先枢 沈绍尧

长沙县三叉河(五美水)


三叉河(五美水)

 

三叉河为浏阳河一级支流,流经长沙县江背镇。江背古称“五美”,故三叉河古称“五美水”。五美,多么动听的地名。晋代罗含《湘中记》中说“五美水,在长沙县东二十五里。汉光武时有五美女,居于此溪之侧,后因为名。”这是“五美”地名最早的由来。地因人而重也。历史文化名人罗含的一句话,竟使五美名扬天下。

东晋时代有两个著名文人,一个是陶渊明,另一个就是罗含。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菊》,就将罗含与陶渊明并列: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罗含(293369),湖南耒阳人,字君章,号富和,是湖南最早的名人之一。罗含在唐宋时期,名气非常之大,但并非以诗出名。究其身份,应该说是文学家、地理学家,尔后才是思想家、哲学家。他撰写的《湘中记》三卷,又称《湘中山水记》,是东晋地记的早期代表作,详细记述了湖南的山川、特产、民俗、古迹等,成为后世修志的范本。他写作的《更生论》,是湖南古代最早的哲学著作,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体现的思想不仅是魏晋玄学的具体反映,也暗合了那个时代的文学思潮。

当然,五美之有名,还因近代出了个“教育王”徐特立。徐特立故居位于五美乡观音塘(今属江背镇)。故居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民居,始建年代无考。房屋曾于1914年改建,其后两次扩建并多次维修。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1916年,徐特立在此开设五美高级小学后,房舍除上屋东侧及上东厢房留用外,其余均为学校管理。故居前临田野,后靠小山,周围松柏、香樟、翠竹环绕。西侧新建五美中学校舍和操坪,与之连成一体。1980年,故居修缮,复原陈设有徐特立夫妇和徐乾以及教员陈昌、毛达恂等人的住房。1895徐特立在五美乡小塘湾教蒙馆,边教书、边自学。戊戌变法时受康梁维新思想的影响,随后又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05年曾入宁乡师范学校速成班学习,同年创办梨江高等小学。1906年起任教于周南女校,后兼任该校小学部校长,创办了湖南最早的教育刊物《周南教育》周刊。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并被选为湖南省临时议会副议长。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学校,任校长。徐特立故居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沙县三叉河(五美水)徐特立故居


三叉河的确很美,长沙县文联原主席饶晗就出生在三叉河,他写过一篇很美的散文,歌咏这条“江背镇的母亲河”,文中说:

梦中还是被追赶着,我跑啊跑,总跑在三叉河边的那条小路上。我知道哪里有个坑,哪里有块石头,我懂那里的坑坑洼洼,闭着眼睛都懂。绕过柳树蔸是芦苇丛,我一般躲在那里,千军万马追我也是枉然,风萧萧,水滔滔,他们把追兵指向远方。水杉路旁蜿蜒、静默的三叉河,就是江背镇的母亲河,也是浏阳河一级支流河。河上有两座桥,老桥在上游,父亲从小就不让我靠近,说那杀气重。王二老子在桥下杀死过两个日本鬼子,夜深人静,桥洞里就“叽叽哇哇”,“老班子”说那是鬼子商量着怎样回家。我读小学那年,一个姑娘坐在老桥上哭啊哭,等赶鸭的贺三爷留心看的时候,她“嘭”地跃进水里。整个村子都出动了,在上游将河水截住,用了八台抽水机抽了四天,最后捞出了姑娘。她躺在河滩上,穿了件漂亮的花衣裳。一个男子在河边嚎了三天三夜,那阵子我们都不出门,感觉河边的风阴冷阴冷。我想,等我长大了,我就能去老桥上。可是,上初中那年,老桥就被洪水冲垮了,几个桥墩东倒西歪地站在水里。

长沙县三叉河(五美水)
三叉河老桥石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