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司考民法真题解析:第3题(异议次数89次,结论:异议无理,予以驳回)(

(2013-09-29 10:35:59)
标签:

民法

司考

3.下列哪一情形下,甲对乙不构成胁迫?

A.甲说,如不出借1万元,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构成犯罪

B.甲说,如不将藏獒卖给甲,则举报乙犯罪。乙照办,后查实乙不构成犯罪

C.甲说,如不购甲即将报废的汽车,将公开乙的个人隐私。乙照办

D.甲说,如不赔偿乙撞伤甲的医疗费,则举报乙醉酒驾车。乙照办,甲取得医疗费和慰问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胁迫行为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规定,“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对于胁迫,一般包括手段不法、目的不法和手段目的关联之不法等情形。

A选项,甲以举报乙犯罪为手段,让乙出借1万元,手段合法但目的不法,迫使乙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做出意思表示,构成胁迫行为。

B选项,甲以举报乙犯罪为手段,迫使乙出卖其藏獒,手段合法(尽管乙不构成犯罪)但后果不法,迫使乙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做出意思表示,构成胁迫行为。

C选项,甲以公开乙的个人隐私为手段,让乙购买其汽车,手段和目的皆属不法,迫使乙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做出意思表示,构成胁迫行为。

D选项,甲以举报乙醉酒驾车为手段要求其赔偿医疗费,手段和目的皆合法,尽管赔偿中多出了慰问金但二者仍具有关联性并未失当,尽管乙可能在不情愿的情形下做出意思表示,但不构成胁迫行为。胁迫行为要求手段和后果至少有一个不法。D当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