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篇小说阅读小札(二)

(2022-04-08 20:06:55)
标签:

中篇小说

札记

文化

作家

时代

分类: 读书随笔

中篇小说阅读小札(二)

《三人两足》

鲁敏中篇小说《三人两足》,原载《收获》2015年第一期。小说开始的时候,写了一个“恋足癖”,一个卖鞋的老男人,一个空姐,老男人要空姐给一个售货点送鞋,实际上是将毒品夹在鞋底贩卖毒品。空姐无意中成了毒品的“中转站”,还自以为是老男人和收货人对自己的“倾心之恋”。小说结尾,空姐与老男人同归于尽,自证清白。小说构思巧妙,情节突转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主题反映了生活中常有一些不能自觉的陷阱,掉入陷阱却常因贪、嗔、痴等七情六欲而起。

 

《兄弟》

《兄弟》是韩少功的一部中篇小说,2.2万字,原载《山花》2001年第3期,小说写了文革对一代人的戕害。《兄弟》写了一家三兄弟的命运,其中的老二在文革中因为刘少奇、彭德怀等人翻案,被当做反革命分子枪毙了。在一个人妖颠倒的时代,个人命运被时代的洪流裹挟,身不由己,渺小卑微。被枪毙的这个兄弟尽管后来被平反,但斯人已去,不能复生,于当事人毫无意义;而给其亲人留下的,也是永久的伤痛。小说以一个家庭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小见大,意义深远。

《眩晕》

祁媛的中篇小说《眩晕》,2.9万字,原载《收获》2016年第5期。写了一个北漂青年在北京的生存与发展。小说采取桔瓣式结构,以主人公的情感为核心线索,用电影剪辑的方式,将主人公的情感经历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让人眩晕的生活画面。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委屈求全、生存艰难是让人心灵眩晕的本质。对此,评论家宋嵩这样评价:“这种眩晕,是一个人无法确证自己的处境、无法看清自己的灵魂时的那种不适感;而这种无法确证和无法看清,是失败者(Loser)的共性。”

《空色林澡屋》

中篇小说《空色林澡屋》,迟子建著,2.9万字,原载《北京文学》2016年第8期。小说故事带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写了一个面目丑陋却心灵善良的女人,面对贫穷与悲苦绝不妥协。小说中有一段“我”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主旨:“空色林澡屋的故事像一道奇异的闪电,照亮了人性最暗淡的角落后,我的整个生活就被它撕裂了。我在空洞的光阴中,能感受到它强烈的光明,不禁又寻着这光明而去。”这光明,就是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

《伏龙肝》

王松的中篇小说《伏龙肝》,3.3万字,原载《当代》2016年第2期。小说写了一场扑朔迷离的造神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人们将一个阉猪匠变成一个神医。神医为掩盖医疗失误,又将另一个人变成神。在此过程中,人可以变成神,神却把人变成鬼。

神医杜阳的成长,版本各异。最后,神医的神圣光环的不断褪色,“神医”牌位崩塌。一个心机幽深的业余中医爱好者通过制造舆论来为自己涂上层层金粉的过程得以体现出来。这个神医的故事,很容易联想起本土的所谓神医苏四光,当年连《湖南日报》这类的党报都为之打广告,可见其包装的力度和能量。

《档案》

中篇小说《档案》1.9万字,作者黄咏梅,原载《人民文学》2009年第6期。小说从一个档案管理员的视角反映了档案对人生的重要影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特别是“我”的堂弟李振声,为了取到并修改自己的档案,对“我”极近巴结之能事;一旦事情干成了,对“我”再无利用价值了,则弃之脑后,不再理睬——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的人际关系及行为准则彻底消解了传统额亲情关系和伦理规范”。

 

(文/叶超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手稿的温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