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与情志
标签:
健康 |
分类: 驻颜心经 |
http://s11/middle/9590ed5dgbc2f166d99ca&690
中医讲的肝基本上包括了西医讲的肝脏、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血液系统、视觉器官的功能。中医讲的胆除与西医讲的胆相同外,也包括了部分神经系统。
肝的主要功能有:
(1)肝主疏泄,其性条达。疏者,升发貌。泄者,透泄貌。条达者,宛如树木枝条的舒达。肝以升发、透泄之功,来主管全身气机的舒畅条达。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机受阻,可引发多种疾病。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
(2)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活动时,肝里贮藏的血液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满足其需要。如眼得血能视,耳得血能听,手得血能握,足得血能行,脑得血能思辨等;人休息或睡眠时,部分血液回流入肝,对全身的血液起着调节作用。 当肝藏血不足,出现肝血虚时,就会出现疾患,如眼供血不足则眼干,视物不清;妇女则月经不调。通调月经也是肝主疏泄的功能之一。肝气舒畅则月经通调,周期和经量正常。若肝气郁结则会发生月经不调,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乳房、小腹胀痛,胸闷胁痛等症,故曰“女子以肝为先天”。此谓先天,指人出生前为先天,而出生后为后天。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之说,也是就其生理功能的重要性而言。月经是否正常,与先天之本的肾有关,也与肝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的原由正在于此。肝藏血的另一含义在于防止出血。如果肝的藏血功能出现障碍,可能发生出血,如衄血、吐血等。
(3)肝开窍于目。眼病多与肝有关。肝火上升(或称肝火上炎)则目红肿痛、眼怕光、流泪;肝虚则视物不清、夜盲。故中医治眼病多从治肝入手。
(4)肝主筋,其华在爪。筋是管理人体伸屈活动的组织,而肝主管筋的运作,支配全身肌肉和关节的运动。筋的活动靠肝血来滋养。肝血不足则筋失营养,出现屈伸不利、抽筋(痉挛拘急)筋疼、麻木;如果热极引动肝风,也会抽搐。“爪为筋之余”。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肝供血不足(也称肝血不足)则指甲枯槁,甲床淡白,变薄变软变形,故曰“其华在爪”。
(5)管理某些情志活动。情志活动乃感情、情绪的变化,是精神活动之一部分。肝与心,与大脑同管心情之舒畅、抑郁、忿怒等情志活动。若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会导致性情急躁、易发怒、面目发红等症,曰肝气偏亢;出现情志不舒、沉默不语、胁肋胀痛等症,属于肝气郁结。
(6)肝协助脾胃、小肠完成饮食的消化过程。此属于肝主疏泄的功能之一。肝气郁结则不能疏泄,可导致脾胃之气不舒,消化功能失常,出现腹胀、便溏、嗳(音ai ---爱)气、食欲不振等症;影响到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会出现胁肋胀痛、口苦、恶心呕吐、饮食减少、黄疸等症。中医讲的肝胆,基本上包括了西医讲的肝胆和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血液系统及视觉器官的功能和疾病。
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是:
(1)肝靠肾阴的济养。肾阴不足则肝阴也不足。阴虚不能敛阳则肝阳偏亢,出现头疼、眩晕等症。
(2)肝与胆相表里。肝属里,胆属表相互关系密切而相互影响。胆附于肝,为六腑之一,功能上与其他各腑回异,故称“奇恒之腑”。胆有储藏胆汁的功能。胆汁是清净的液体,故称胆为“中清之腑”。其病症和肝相似,主要有口苦、呕吐苦水、胁痛、黄疸等,临床上一般与肝病同治。
疏肝药有:柴胡、青皮、香附、川楝子、郁金、元胡、佛手、橘叶等。处方举例:疏肝理气,和胃健脾用柴胡、半夏、橘皮、白芍、香附、枳壳。胁痛重加川楝子、元胡;腹痛加青皮;呕吐加旋复花、代赭石;口苦加黄芩、山栀;腹泻加茯苓、白术,去枳壳、半夏;腹泻重加山药、扁豆;腹胀加厚朴、木香;吐酸嘈杂加黄连、吴茱萸。成方成药:舒肝丸、逍遥散、柴胡舒肝汤等。
焦大明教授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
中医世家中医养生学专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咨询师
中国劳动部就业中心经络保健高级讲师
卫生部人才中心康复理疗培训师
中华摸骨诊病第一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