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2——集体备课

分类: A3项目实施——B5教研活动丰富 |

学科年级组:
活动时间 |
2019年9月 |
活动地点 |
五年级办公室 |
||
主持人 |
胡志连 |
记录人 |
胡晓丹 |
中心发言人 |
郑淑鸯 |
参与人员 |
郑淑鸯 |
||||
内 |
部编教材语文五上第6课《将相和》 |
||||
中 心 发 言 要 点 |
一、文本教学解读 《将相和》改编自司马迁的《史记》,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记述,写出了蔺相如和廉颇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权的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美好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课文开篇”“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到“过了几年,秦王约越王在渑池会面”,都在铺垫国家形势间的“不和”,这是促使后来二人“和”的重要外在因素。《将相和》不仅宣扬了个人关系间的和谐变化,更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和”的理念从国家到个人的渗透,教学结尾时应深化“和”的内涵。 文中关于蔺相如的语言描写是最多的,强势如秦王居然也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可见作者在刻画蔺相如时独具匠心。他“想了一会说”“怒发冲冠说”“向前走了几步说”……在品析蔺相如的形象时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他的语言。而对于廉颇的刻画,虽用笔不多,却层次清晰。教学时可通过资源链接,补充人物形象,全面加深人物印象,让学生感受廉颇有勇有谋、敢作敢当的大丈夫精神。考虑到历史题材的文章被编排在阅读策略单元,在体味传统文化、走进历史人物的同时仍要着重引导学生借文本学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品质。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16个,会写的字12个。在五年级学生具备独立识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解词。其中“强通、划归”两个多音字据词定音;借助字典理解“璧”等字词的意思。“缶”“瑟”因与学生生活相距较远,可借助图片理解。写字时,应提示学生注意“兵”字第三笔是横:“荆”字是左右结构的字。 2.方法实践。 本课学习的阅读策略是“连词成句地读”和“圈画关键语句”。教学时,关注阅读速度,先复习前面学过的不回读的阅读方法,再学习“连词成句地读”“圈画关键语句”的方法,然后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文章的训练,从而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策略的学习过程应充分、有效,从学会方法到迁移运用。 3.积累运用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是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这篇课文篇幅长,人物性格鲜明。可先借助“完壁归赵一一渑池会面一一负用请罪”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再借用补充提示语、看插图详写事例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如何着力刻画人物动作,神态与语言,突显人物形象,为本单元的习作学习铺垫。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 2.通过练习,掌握“连词成句地读”“圈画关键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紧扣对话,通过添加提示语入情入境朗读,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权的人物形象和廉颇勇于改正的性格特点。 4.补充阅读,全面深入了解廉颇,丰满其人物形象,深层理解课题含义。 |
||||
探索与争鸣 |
郑淑鸯:第二单元的单元目标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我爱阅读”,安排了4篇课文。阅读目标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习作目标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将相和》是第二篇课文。 胡志连:四篇课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又各不相同。《搭石》要求学生学会集中注意力,不回读,遇到不懂的词句,在不影响理解的情况下跳读;《将相和》要求学生学会连词成句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要求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圈画关键词句重点读;《冀中的地道战》要求学生学会边读边想,边想边概括,快速提取文本重要信息。每篇课文训练阅读速度的方法既有关联又彼此各有侧重,可基于学生真实的阅读经 徐路芳:《将相和》要求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ロ头表达的能力。 胡晓丹:训练阅读速度,可以阶梯式进行。课的引入时由游戏进入,先出示几个词语,计时5秒,能记几个词语。再出示文中一段话,计时10秒,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吴晓燕:教给方法,阅读时圈画一些关键语句,再去读一段话,计时10秒,相比自己原来的方法。 胡志连:那我们再用这种阅读时圈画一些关键语句,再去阅读课文,然后学习词语。 郑淑鸯:这次作业的设计我们应该结合阅读速度来布置,可以找几个故事,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计时阅读。 徐路芳:推荐学生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