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6(集体备课《平均数》)

标签:
教育 |
城西小学教研活动暨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名称 |
四年级数学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平均数》) |
||
活动时间 |
2019.5.8 |
活动地址 |
四年级教师办公室 |
参与人员 |
金玉燕 |
||
要 内 容 |
平均数 教材分析:
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第93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
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期中英语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8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李书涛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
1、平均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读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信息?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2、平均数的求法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
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 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生:(14+12+11+15)÷4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师:谁能总结一下平均数的求法?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计算。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把多的塑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塑料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
生2: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时,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生3:当数量比较大时,使用公式法比较简便。 你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呢?接下来我们看知识运用。 四、知识运用
完成教材92页做一做
五、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2:我学会了用数据分析、比较等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3:我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六、布置作业 完成93页练习二十二第1、第2题。 七、板书设计 平均数 1意义
2平均数的求法
|
||
存
问 |
|
||
解
意 |
|
||
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