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式教学设计——三年级习作《身边有特点的人》
(2019-06-20 11:57:07)
|
||||||||
时间 | 2019 |
|
||||||
备课内 容 |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
主备 邹静洁 |
||||||
签到: |
唐繁荣 胡婷婷 黄海燕 陈丹 叶芳芳 |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该内容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人物,陌生的是其特点。教材巧妙地借助为人物取称呼、说缘由的方式,创设了一个有趣的习作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身边有特点的人。
其中,尝试写出人物特点是本单元篇章页中明确提出的习作目标,也是学生学写的难点。对此,我们设计了填写“人物介绍图”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一图多用,用出增量。整个学习活动中,“人物介绍图”共被使用了四次。先是小组合作初步完成介绍图,介绍有特点的组员,简单罗列相关事例。再是二次合作修改,多角度选取事例。紧接着是出示小沙的“人物介绍图”,学习如何选择典型事例。最后,尝试在小组的“人物介绍图”中选出典型事例。一张图,反复出现,学生在不断合作、修改中,获得增量,探索凸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充分实践,激活方法。片段中,共出现了两种写出人物特点的好办法,即多事例罗列和写一个典型事例。吴忠豪教授说:“儿童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对于方法的学习,我们放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发现、运用。如,写特点要用上事例,就是前一个板块学生自己在说明取称呼的理由时,不自觉地用上的。又如,可以多角度选取事例来写出特点,是学生在进行合作反馈时,自主发现的。
勾连课文,用好教材。课文是习作教学的资源库。像本单元《剃头大师》一课,尽管不是典型写人的文章,却塑造了小沙这样一个鲜活的“胆小鬼”形象。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思考为什么选写“怕剃头”这件事,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事例更能体现人物特点。在之后“交流修改”的板块中,还可以进一步用上《剃头大师》这课,其中课文第2-4自然段,就藏着写好典型事件的小锦囊,即“写他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