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派——《你和梦想之间,只差一个行动》
(2017-06-20 09:41: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写梦想清单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要问问自己,这个到底是不是你真的喜欢的,真的想要去做的事情。
如何制定和实现梦想清单
1. 全新的空白笔记本
2. 开始写下你心中很想做的事情
3. 划掉心里那些其实并没有真的很想做的事情
4. 分解你的实现逻辑:在分解之后你可能还会发现,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也许不过就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
当你看着你的梦想被拆解成一件件小事,行动便会慢慢化解你的迷茫和不安。是的,真正阻挡你实现梦想清单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而是你从来没有去想过如何实现它,你陷在自己设置的“我认为很难”的意识里。
我们通常说欲望都是脑子想要的,想要用来彰显自己或跟别人比较的,而梦想完全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无关于他人的评判和眼光。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多做冥想、独处、阅读等与自己相处的事,可以让我们与内心走得更近,更了解自己。
梦想清单是一个“发现自我”和“积极行动”的旅程。
埋头做,实现了再说。
如何对内在进行对话和清理。
永不衰竭的好奇心和超强的学习能力。
找到喜欢做的事情,从好奇心开始,多体验,多尝试,不用担心没有专业背景。
用审美和见识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或者将自己的见识传授给别人,都是谋生的方法。
找到一个方向,学习、拓展知识的窄度和宽度,努力地积累,等待自己的审美和见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然后享受时间带来的复利。
我认为,继工程师和设计师之后,一类新的人群即将崛起,就是那些知识型和创造型的人才,他们应该很快就会成本资本追逐的对象。
知识服务将是块非常大的市场,他们也将因此成为这个时代的精英,并获得应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投资应该是“自我投资”,只要你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才华或者技能,就可以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成为Slash的一员,过上一种更接近人类原本生活状态的、自主的、更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
对于穷人来说,恨不得自己将每个该花钱的地方都承包了,在一分钱都不支出的情况下,又赚了钱。
他以为自己这样是“省”了,其实算下来,反而是成本最高的。一个人,想在什么地方占便宜,到最后,反而走了远路。
穷人只看到眼前的一顿饭钱,而一餐饭的钱就摆在那里,这个数额是有限的并且是看得到的,如果他将他的时间花在事业上,前景将更加广阔。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并不是出生或者什么造成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巨大差别,而是思维造成了两者的落差,这种落差,在你的一生,会逐渐累积,最后越变越大。
聪明人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水平,离开这个低收入的圈子,进入另外一个价值含量更高的圈子,而不是每天嫉妒身边的这个收入比你高,那个比你做的事情少。
富人很少抱怨这些。讲话都是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直达重点,没有什么废话,跟这种人沟通起来,想不开心都难。
从世界范围上看,富裕地区的人,总体人口素质比穷的地方的人要高得多。从历史的范围来看,富裕时代的人们,道德感、人均素质、教养比穷时代的人们要高。
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不去嫉妒,不去比较,更不要批判,而是试着去观察、去倾听,然后思考、沉淀,让所有外界的信息在你的大脑里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程。
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用标签来识别对方的社会,但是我们要清楚我们的价值和身上的标签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成功不是你有什么标签,而是你用这些标签做了什么。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会怎么做。所以很多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去体验不同的经历。
在白纸上写人生目标:
无论你愿意用什么方法,你最终的答案一定会是一个比较长的句子,或者几个句子的结合。这个答案在外人看来一定非常的空洞。但是这几句空洞的句子会对你有非常丰富且有意义的含义——因为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你过去所有的经历,去思考、去判断、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淀,最终领悟出来的。
你一定会经历一个学习自己写程序的过程。
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好的设计感就是指拥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敏感性。
提高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去博物馆、多去观看艺术展、多去欣赏美好的事物、多读时尚杂志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审美能力和设计感。
跨界的能力:精通某一领域已不再是成功的保证了。今天,能取得最大回报的,是那些在迥然不同领域也能游刃有余的人。
提高方法:多去涉猎不同专业的书籍,每读一本不同专业领域的书籍,就会打开另外一扇看待这个世界的窗户。
共情力: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并且能够深入对方内心去体会对方情绪或感受的能力。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不懂得共情的人只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一个人在那儿滔滔不绝,而完全忽略对方的真实存在。要知道,没有人愿意和一个太过自我的人交朋友。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经历和独特的故事。试着把交谈当成是去探寻某个人背后故事的过程,交谈就变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玩乐的能力,往往也没有什么创造力,而一个会玩乐的人,往往工作效率更高。
要善于发现挫折、失败、苦难中的成长意义,如果能够看透这一点,就不会轻易被苦难打倒了。
建立一个专属的信息库。
使用印象笔记等工具;按照你负责的项目,新建一个笔记本;
人类的大脑是没法进行“多线程处理”的,人同一时间只能聚焦在一件事情上面。
所谓的“多任务工作“并不是真的同时进行,而是大脑不断地在这些不同的事务之间打断和切换而已。
工作时,请专注在你手头上正在处理的事情,至少保证半个小时以内不要打断,不要同时处理任何其他的事情。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把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问题,然后把它们列成清单,随身携带,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思考和推导。
及时把思考结果记下来,而不是等坐到办公桌前才去思考。
这就是把工作化整为零、逐步攻克的最好方法,也是最能节省时间的方式。
生活中很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比我们聪明多少,而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的每一秒,在别人发呆、放空、浑浑噩噩的时候,都时刻在脑中对各种情形进行思考、推演、分析,对各种路径和结果早已烂熟于心。
每件事未必一定有意义,但总有热爱它的人去赋予其生命。
不要轻易把安全感寄托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物上,只有自己给自己的安全感最可靠,只有行动才会让你更踏实,只有内心强大才不会惧怕任何形式的抛弃。别人给的,是人情和依赖;自强独立的,才是安全感。
在没有展现一流的专业功底之前,你是没有资格要价的,谨记:先做一流的人,再拿一流的回报。
评判一个人是否厉害,判断标准便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输出。
构建知识体系是为了稳定高效地解决问题。
实践是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对知识的最大尊重。
知识也一样,必须要输出才行,也就是分享、交流和实践,不然就是死知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多和自己成长环境不同的人接触,多听一些和自己截然不同的想法,并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理解这些事情,是建立一个优秀的系统思维和价值观比较好的途径。
越迷茫,越不愿意行动,因为看不到行动的意义。
探索自己可能喜欢做哪一类的事情,探索自己可能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探索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氛围,探索自己在什么样的职业中会有成就感。
每5年的元旦假日,我会设定下一个人生5年规划;每年元旦假日,我会设定下年度计划;每月最后一个周末,我会设定下月计划,并简单铺排每日待办。人生中在乎的8个方面,至此,都变成一条条可去行动的清单,安静地躺在每日的时光里,等待我来拾掇。
当启动一项大型工作前,我会先做一个简单的思路方案,用试错法探探大领导更明确的想法,确认方向对了再正式开工,避免猛砸进去,结果做了很多无用功。另外,当我不确定工作推进的方法是否高效,我会先约几个乙方公司聊聊,看看行业里成熟科学的做法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我个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希望每天都能有一些新知识或技能的增长。
整个时间管理的闭环之处,就是及时、定期的复盘。
我们学习大部分是出于两个目的:需要,或者喜欢。二者在效果上,很难衡量,但在持久性上,却有显著不同。
与其问“我应该学什么”,不如问“我喜欢学什么”“我想学什么”。
学习到一定程度,你会解锁一个关键技能——融会贯通,之后你的学习速度就会呈几何增长。
要为自己喜欢的而活,健康与自由比一切都重要,业余爱好和工作一样重要,有能力的人绝不加班,远离那些不聪明且勤奋的人。
他们都是“聪明人”,他们所从事的都是自己极度热爱的,因此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就能百分之百地投入,获得一个极高的工作效率。他们拒绝一切无意义的开会、繁琐的流程、无效的聚会。在工作结束之后,他们能够将工作完全忘记,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另一个世界,这才是人生赢家啊。
大概14%的人不仅在结婚之后婚姻的满意度不会下降,反而还会更幸福。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相信婚姻是需要我们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去经营的——他们努力学习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处理不可避免的冲突矛盾,如何保持对彼此的爱慕和欣赏,如何保持彼此心理上的亲密。
真正让我们不断变得更幸福的工作,和让我们更幸福的婚姻一样,需要我们每天非常努力地经营。
你会发现,好多职业需要的能力除了一小部分是专业知识,大部分都是通用能力。比如书面写作,比如口头表达,比如人际沟通,比如项目管理,比如时间管理,甚至高大上的领导力等,绝不是只有一个行业可以用。
等你积累的能力足够多了,职业的路走通了,养家糊口自然不是问题,这时你人生阅历也丰富了,说不定内心的人生使命感也就自然而然激活了。
在开始工作前先问清楚,能够省去很多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会包装自己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这段工作经历很好地培养了我逻辑思考的能力,使我在日后遇到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能清晰地一步步去进行拆解、分析,从而找到解决办法。这个能力其实越早拥有越好,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并且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拉开差距的不是时间,而是经验。
有趣,一定要有聊,那得靠一定量的知识储备,才能随时讲出有料的东西来。
喜欢自己的原因,来自对掌控自己的一切的感觉。
如何做才能让我们喜欢自己?
第一,从小事开始,严于律己。
第二,控制你的时间。
第三,让生活规律起来。
第四,参加运动,多锻炼身体。
我认为,一个人幸福,不产生焦虑、恐惧等一切负面情绪的原则是——保持一致性。行为上的一致性、思想上的一致性等,当你有了这种一致性,控制感出现,你就会喜欢自己,也更加快乐。
只有有细节的、明确的夸奖才是有效力的。
最好的礼物是,他能真正用上,但是比他平时用的高一个档次,他平时不会买的。
内向的人,通过独处获得能量,就像是给手机充电一样,而社交是一件消耗他们精力的事情,每一次社交性质的活动之后,内向的人会觉得很疲惫,需要独处来恢复精力。
外向的人,则是通过社交来获得能量,他们喜欢社交,通过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来获得能量。他们讨厌一个人独处,希望身边有人陪伴,因此总会找各种朋友一起出去逛街、聊天、聚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充实。
前一篇:段砚——《旅行,随安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