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   公开课   《面积的意义》教学设计

(2012-05-09 13:07:45)
标签:

杂谈

分类: B13每教师年开公开课1次及以上

面积的意义

黄屿小学三年级    竺玉燕  

教学内容:书本第70-73页

教材分析:

为了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

1、结合四个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四个实例分别为:两本数学书,一枚一元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大人手掌与小孩手掌,两片树叶。教材结合四个比大小的具体实例抽象面积的概念。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比较的策略。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活动中,通过“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的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优点,从而为后面学习面积单位作好铺垫。

3、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即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对于面的大小的直观感知。对于面积相差较大的图形,比如桌面与黑板面,学生能直接判断它们的大小。对于面积相近的图形,学生会采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图形的大小。

2、学生已经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周长对于学生认识面积具有负迁移。在一个平面图形中,“边”属于强刺激源,“面”属于弱刺激源,加之长度的学习在先,学生在学习面积时,在潜意识中会受到周长的影响,感到周长长的图形的面积似乎更大些。

3、对于面积的认识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与丰富的过程。什么是面积,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同样,成人世界也会因为自己生活经验的差异,对于什么是面积做出个性化的解释。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大小,知道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自选单位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面的表象和概念。

教学准备:魔方、杯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面的导入。

1、教师操作:幻灯出示一个“面”字。

师:你能想到什么?老师知道你们想到的很多很多,我这儿也有四个词语。请同学们想象下是什么样子的?

逐个出示湖面(想象停顿2秒)、镜面、桌面、书面……

2、你觉得湖面在哪儿?(停顿2秒,师做平摸的动作)你能想像着摸一摸吗?

二、面及表面概念的建立

   1、注意看,围了一个长方形,铺了一个长方形,哪里能找到面?(课件演示线变成面的过程)它的面在哪儿?

师:第二个图形的面在哪儿呢?师生比划找出这个面。

师:(第一个图形)其实这个图形也有面,在哪儿呢?生找并说想法。

小结:同学们,其实不管有没有颜色,它都有面。

过度语:这里有些图形,它们的面又在哪儿呢?

2、课件出示:长方形、圆形、树叶形和正方形。

师:举起你的手,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这些图形的面吧。

师带着生边摸边说:这就是长方形的面;

这就是圆形的面;

这就是***的面……

这就是***的面……(后2个师说前半句,生接着说下去)

3、其实这些面都是从物体的身上描下来的。到底是从什么物体上描下来的呢?请看

边看边说:这个长方形的面是从数学书上描下来的。

这个圆形的面是从杯子上描下来的,(后2个师说前半句,生接着说下去)

这个面是从……上描下来的,

那这个正方形呢,是从……上描下来的(课件依次出示书本面,杯子底、树叶、魔方。)这些图形都长在物体身上。

    过渡语:这个长方形又是从什么物体上描下来的?

(1)长方形是从数学书上描下来的,书除了描下来的长方形这一个面,你还能找到其他的面吗?动手摸一摸

 交流:你摸了几个面?哪几个面没有摸?(课件演示其余5个面。)

(2)师:没有摸完整的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完整的摸一摸。

(3)小结表面:这本书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我们把所有的面合起来统称为书的表面。(板书:表面)生齐读。

(4)感受物体的表面。

我们刚才摸到的都是书的表面。你能找到杯子、魔方的表面吗?想想。

课件出示杯子、魔方表面展开图。

 杯子的侧面和底面称为杯子的表面。

 这六个面称为魔方的表面。

(5)摸摸身边的一些物体的表面,边摸边说:这是     物体的表面。

  反馈指3名学生边摸边说。

(6)桌面、书面、门面、黑板的面……你能选两个比比他们的大小吗?

你能用(       )面比(      )面大。

(       )面比(      )面小。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7)小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课件出示:物体表面有大小)板书:物体  大小)

4、下面积定义

过渡:物体表面有大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有大小吗?肯定有。你也能选两个比比它们的大小吗?(让生畅所欲言)

(1)圆和正方形的大小,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后。课件演示重叠法。看来,平面图形也有大小(课件出示)板书:平面图形

(2)、物体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课件出示)

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3)你能用上“面积”这个词比比面积的大小吗?

如(  )面积比(   )面积大

(  )面积比(   )面积小

小结:线的长短,就是线的长度,那么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三、感受“单位”

1、初步感受单位

过渡语:你能比比这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1)在心里比比这四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用说,同学们都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2)比较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

请大家猜一猜,正方形会有几个三角形那么大?一个够吗?我请电脑来帮帮忙吧!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有2个三角形那么大。

(3)用长方形比较正方形的大小。

猜想,我们把长方形拿过来,铺铺看,到底要几个这样的长方形。到底对不对呢?我也请电脑来帮帮忙吧!

我们也可以说:正方形的面积有2个长方形那么大。

(4)用小正方形比较大正方形的大小。

猜想,我们把小正方形拿过来,铺铺看,到底要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我们也请电脑来铺铺看吧!

我们也可以说:大正方形的面积有……个小正方形那么大。

师小结:看来,我们可以用小一点的图形的大小来说明大一点图形的面积,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数学思想。

四、统一单位“种类”

   过渡语: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呢?(课件出示)我们当然可以用小图形的面积来说明大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接着出示)小小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和长方形。

   猜:这个长方形里面大约有几个圆形那么大?大约有几个三角形那么大呢?又有几个正方形那么大?又有几个长方形那么大呢?

每个指3个学生猜。

师:看来大家猜的答案都不一样,到底有几个那么大?我们摆摆看。

   课件出示:(四人小组合作)摆的要求

①请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选好一种图形去铺。自己铺好后,看看到底铺了几个?

②铺好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用什么图形来铺,大约铺了几个?

反馈汇报

A、选正方形的同学汇报。铺了几个?正好铺满吗?规范语言:我们可以这么说,长方形的面积有6个正方形那么大。

B、选长方形的同学汇报。铺了几个?正好铺满吗?规范语言:我们可以这么说,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有4个蓝色长方形那么大。

C、选三角形的同学汇报。铺了几个?正好铺满吗?规范语言:我们可以这么说,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有10个三角形那么大。

D、选圆形的同学汇报。铺了几个?正好铺满吗?规范语言:我们可以这么说,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有6个圆形那么大。

   比较:用不同的形状来铺长方形的面积,你觉得用哪一种图形来铺长方形的面积更好些?

学生说想法,并说出理由。

小结:其实,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都可以作为单位来测量图形的面积,但是由于正方形长得方方正正,人们习惯上把正方形作为单位来测量一些图形的面积。

(二)统一单位“大小”

1、课件出示:

   师:这个图形有几个小正方形那么大?(3个)

   师:这个图形又有几个小正方形那么大?(5个)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师:形状都不一样,你是怎么比出来的?(数小正方形的个数)

   小结:是的,小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面积就越大。

2、课件出示: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有4个正方形那么大,另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有6个正方形那么大。你猜猜,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猜后,要求说出这么猜的理由。

出示两张幻灯。

   师:都猜对了吗?

师:这就奇怪了,刚才不是说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面积就越大吗?原因出在哪里呢?

    小结:全世界的人们为了便于表达、交流和公平起见,我们需要用同样大的正方形来表示物体的面积。

3、课件出示:

   (1)、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A、先铺一个小正方形。猜有多少个?(15个)你是怎么猜的?

   铺一行和一列后,现在能准确说出有几个吗?说说你的想法。

   B、先铺一个小正方形。猜有多少个?(9个)你是怎么猜的?

   铺十字形后,现在能准确说出有几个吗?说说你的想法。

   (2)、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铺法不一样,要求学生很快说出有多少个?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后小记: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理解的概念课,是让学生进行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当然,这部分内容学生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

这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由面—表面—面积,逐步建立起面积的表象和概念,学生学的比较积极主动,效果也不错。我觉得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还是对“单位”的渗透和统一单位必要性的认识这一点做得比较足,为下一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小组活动环节还是显得有一点点乱,看来学生的小组合作还是需要老师的方法指导,以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和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