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节日》评课稿(主评人:罗 建)
(2012-06-25 08:42:22)
标签:
杂谈 |
一、游戏创关,体现趣味性
朱老师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导入、教学。以听音乐和看图片猜节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辅助。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上,不难发现,孩子们是比较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如果每节课都单一地用同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来上课的话,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疲劳”。让学生接触到“玩”这个字,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忘却了那种拘束而枯燥的课堂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掌握了知识,体验快乐的学习过程。
二、注重合作,让学生学习选择、学习交流
在教学中,通过同桌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和别人交流,并对别人的方法进行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学习活动中,学生总会呈现多样化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必定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或比较适合自已的,引导学生去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辅助自己的学习。如一些搜索的技巧、下载保存、整理的方法等,可以让学生在众多方法中进行筛选,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特别是这样的综合课而非新授课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优等生”帮助“学困生”进行学习,更能体现同伴合作所带来的成效。
三、注重信息,不忘技术。
这节课中,朱老师设计了猜节日的游戏,方法形式多样,开始的时候是看到图片猜节日、看视频猜节日、读古诗猜节日,后来是听音乐猜节日,虽然这些都与信息技术技能培养没有关系,但正是由于这样音画结合,多方位感知,更有利于学生的信息获取,也令学生的学习氛围异常活跃,高潮此起彼伏,也令一些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让学熟练地提炼、应用关键词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的技术课,更不是信息的简单堆积。朱老师很好的理解了这一点,不仅重视学生信息文化、信息素养的形成,也重视技术的指导。通过对找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找关键字等多个环节的讨论与指导,引导学生归纳出关键字进行搜索,做到了层层递进,让学生从感知关键词,使用关键词,到归纳关键词,完美地完成了技能教学目标。
四、值得商榷的地方
1.在时间安排上不是很合理。这节课的重点是搜索和整理,但教学过程中,在导入以及关键词的教学时间过多了些,从而导致了后面的搜索与整理环节在时间上较为紧张。
2、用抢答的方式反馈,形式新颖,学生积极性高,学生参与度好。但学生的搜索关日的知识,所得到的结果只是一堆的资料,在那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以抢答的形式检查学生对节日知识的了解”,基本上不能反应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也就说,在搜索前抢答与在搜索后抢答的结果是差不多的。我们要注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更要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才能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